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塘约道路》的三个关键词

2017年02月03日 11:04:11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汉俊

  《塘约道路》王宏甲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是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读到王宏甲这本新书的。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作家说,王宏甲的名字我知道,但这本书的名字我看不懂,我知道有协约、违约、公约、条约,不知道还有个“塘约”。我告诉他,塘约是贵州安顺的一个村,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名字,村里应该是有塘的,不光有塘,还有两条河,一条叫洗布河,一条叫塘耀河,洪水一来两条河的水就暴涨,把村里的田地都淹了。“塘约”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约定,一个由村里共产党员带头、老百姓共同响应,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盟约。靠着这种约定,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一条实现富裕幸福梦想的道路,一条具有农村发展典型意义的道路。塘约道路既不同于华西村模式,也不同于小岗村模式,但两者的成功经验都在这里得到借鉴。塘约是革命老区,是红军走过的地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王宏甲通过塘约困惑、塘约经验、塘约模式、塘约道路,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基层的成功实践。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国道路。

  王宏甲是讲故事的高手。书中有这样一段:“当晚,(左二牛的)父亲主持家庭会。父亲问儿媳妇:这个村主任,你同意不同意他干。儿媳妇说:他想做的事就做吧,我从来都没拦着他。父亲说:村干部要付出的,没有你支持,他干不下去。儿媳妇问:咋支持?父亲说:你就支持他两点,一是他有事,随时要走的,你不能拖后腿;二是有人来找,端椅倒茶要及时,找你吵架,你也必须先倒茶。儿媳妇说可以。然后问二牛什么态度。二牛说牛还在。父亲说:没必要老想着挣钱……你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是福气啊!……第四天,二牛就把牛全部卖了,开始当村主任。”一段朴素的白描,描绘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共产党员、老农民、老父亲形象,描绘了一位敢于担当的年轻村干部形象,描绘了一位朴实、明理的农村媳妇形象。这个家庭会的故事让人想落泪。像这样的故事,书中有很多。王宏甲的白描功底很深厚,字里行间,让我们似乎读到了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孙犁的《荷花淀》。通过一本书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讲述中国社会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塘约道路》的意义。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关键词——中国故事。

  故事的主角当然是人物。《塘约道路》的故事是从村支部书记左二牛、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写起的。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使三位基层干部不期而遇地集中在一个画面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什么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什么叫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庄是中国社会一个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终端、执行终端、受益终端,基层组织、基层政权至关重要。在11人的干部会上,大家对合作社、就医、就学、基本建设、土地流转中心等问题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落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提出的“四个不能”是怎样实现的,农村深化改革、基层民主建设是如何推进的,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在基层是怎样落实的。一句话,《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关键词——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是王宏甲这部《塘约道路》最突出的三个主题,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前两年,王宏甲曾有一本《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一书,书里梳理了从尧舜禹、汤文武等中华先圣的民本思想,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视野宏阔,思考深邃,思想性强。这部《塘约道路》可以说是《人民观》的农村版、基层版、实践版。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书写历史的主人、推动进步的主力,讴歌人民就是赞美英雄。我认为,王宏甲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再一次为我们塑造了人民的群像、英雄的画卷。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