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的《我与地坛》
百读不厌的《我与地坛》
2017年01月24日 17:48:51 浏览量: 来源:中工网 作者: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知道被我读了多少遍,是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生与死,还有那厚重而又博大的母爱以及人生诸多的酸甜苦辣。
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而我从《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中感受到的是:不知死,焉知生。记得史铁生先生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2年双腿瘫痪,1981年得急性肾损伤,后长期靠透析维持生命。他说:“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他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我想,真正想通死这回事儿的人才能有这份从容与洒脱,而这样的人毕竟不多。
我亦是在《我与地坛》中悔悟似的理解了母爱。当年史铁生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的确给他的母亲出了一个难题。“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当儿子的年轻时不会知道,总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而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母亲在一次次的担忧和茫然中把疼爱和理解给了脾气坏到极点的儿子,她的爱是矛盾的,也是隐忍的,当她终于确定儿子可以继续熬下去的时候,自己却熬不住了。“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在这样的阅读中,不禁怆然泪下。
15年中,坚持到地坛来的人都是谁呢?那个常来这园中消磨午后时光的老头,“他在腰间挂一个扁瓷瓶,瓶里当然装满了酒”;捕鸟的汉子“他单等一种过去很多,现在非常罕见的鸟”,结果等了好多年;最有天赋的长跑家,比赛跑了第15名,挂在新闻橱窗里是前10名的照片,跑了第4名,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3名的照片,跑了第一名橱窗里只有一幅群众场面的照片,“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以38岁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纪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10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一下什么也没说。”
命运是多么奇怪的东西!在时间、磨难、变革以及不幸面前,你只有接受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因为“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我与地坛》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年迈长者,在向你平静地诉说着生死的奥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激情、挣扎、受难、不安、恐惑、警醒,每一个字都在努力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对自身命运理性的反思与审视,是对自我人生的一次超越,几乎是在绝境中找到了生存的理由与生命的可贵。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10《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挑战中国家...
- 2017-01-04《史铁生作品全编》推出:收纳散佚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