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费孝通一生的研究课题

2016年12月26日 15:19:50 浏览量: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谭宇宏

201612080724061848_meitu_1.jpg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

  费孝通 著

  刘豪兴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9月出版

  从农民的草根上怎样长出新的工业来?小城镇能否和大城市一样在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如何协调?内地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如何建构?

  城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一生的研究课题。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就这一主题在我国各地进行调研考察,提出了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策略,相关思考和成果贯穿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和文章中,影响巨大。

  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了《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豪兴编辑。全书选辑文章四十余篇,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现费孝通先生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思想,由中国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中国城镇与乡村的关系、中国区域发展的设想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经济区域开发、重开“丝绸之路”、发展小城镇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费孝通先生自己说——

  将来的历史学家也许会指出发展乡镇企业这一条工业化的道路确实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创造。它是从农民的草根上长出来的工业,不像早年西方工业化那样曾引起工农矛盾和城乡矛盾。相反地在中国这一条工业化的道路上见到的是工农相辅、城乡协作。如果我们的国家只有大城市、中等城市,没有小城镇,农村里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就没有腿。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

  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角度看,现代中国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表现出了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工农对立、城乡对立完全不同的面貌,它们在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挥着沟通、协调、缩小差别、促进融合的建设性作用。事实上,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中国农民不仅是在创造着巨量的物质财富,也在创造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富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上海的发展宜更上一层楼,在更高的层次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观点出发,考虑成为长江流域的贸易、金融、科技、运输中心。换句话说,使上海在经济上成为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带工农业商品总调度室或总服务站,成为一个具有广阔腹地的内地香港,这也许是更可取的一条路子。以这个思路为底子,我于1990年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后来又更具体地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长江为脊梁,以“南方丝绸之路”和西出阳关的欧亚大陆桥为尾闾的宏观设想。

  从《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一书,你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费孝通先生东西穿梭,南北奔走。他走出“江村”,研究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及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重开“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中研院”院士李亦园评价,像费孝通这样一个视野宽广、关怀多重问题的学者,其涉猎所及必然是跨学科的,因此他不仅是一位人类学家、一位社会学家,应该也是一位社会思想家、社会改革者,一位“志在富民”的农村社会改革复兴先驱,一位能“美人之美”的文化思想家。这样的一位学术大师、一位社会发展改革的实践者、一位全人类文化共存共美的推动者,他的话语、他的叮咛、他的思想,将是我们应该长久珍藏的遗产。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