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呼吸化为空气》当死亡来袭,我仍将前行

2016年12月16日 10:03:49 浏览量: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孙珺

《当呼吸化为空气》

  全世界只有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可是,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作家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著作《当呼吸化为空气》出版后即登上美国亚马逊总榜第一名,《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榜第一名,英文版不到一年即畅销近100万册。只是,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如果觉得活得轻飘飘的,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

   查出肺癌 遭遇陡然走低的生命

  这本书记录的是斯坦福大学医生、作家保罗·卡拉尼什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最好的告别》的作者、同样见惯生老病死、对人性有深刻洞察的阿图·葛文德医生如是评价:“令人心碎,亦极致美好。英年早逝的卡拉尼什的这部回忆录告诉我们,关于如何‘生存’,‘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

  1977年出生的保罗·卡拉尼什天资过人,勤奋有加,人生原本一路高走: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得医药哲学硕士学位,然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保罗认为,医生得具备深厚的同理心与人本主义价值的理念。医生除了看病,更重要的是“看人”。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35岁时,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在此之前,他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此外,热爱生活的他还有个理财计划,未来一年收入会翻个六倍。

  肺癌令他的人生开始了另一个维度: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

  网络上曾经疯转过保罗写的文章“How Long Have I Got Left”(《我还能活多久》),这位理性的医生一直从容地写自己在确诊肺癌之后对生命的思考。文末,却不免情绪流露:“I can’t go on.(我无法前行)”,但很快,他又接上一句:“I’ll go on.(我仍将前行)”。

  这就是保罗。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医生,深知等待他的结局。  

   人时已尽 爱与陪伴让生命坦然

  保罗医生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在查出肺癌后,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让他对生命的 思考愈发充沛着人性的美好。

  在确诊肺癌后,面对深爱的妻子,保罗说“我需要你”,妻子立即回应:“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她用行动表明了对他的所有支持,陪他一起治疗,以及与他一起延展生命而非等死,比如,生下女儿卡迪。

  还有主治医生艾玛,她鼓励保罗重返医生的岗位,并且顺利拿到神经外科主治医生和教授的资格。

  还有他的父母、兄弟,给了他稳定的爱和陪伴。他们一起过节,照顾卡迪,共同讨论保罗的病情。

  两年后的2015年3月9日,保罗离开人世。他躺在曾经工作过的医院里,弥留之际,他说:“准备好了。”他的意思是:准备好撤除呼吸辅助设备,准备好去世了。

  “保罗被安放进一个柳木棺椁,葬在圣克鲁斯山上一片田野的边缘,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线。”保罗去世后,家人把他患病期间的文字集结成这本《When Breath Becomes Air(当呼吸化为空气)》。他的妻子在后记里如是记述。

  《当呼吸化为空气》不仅记述了记录了保罗从懵懂的医学生,到为无助的病人进行专业的、高强度的手术,再到他直面死亡的过程,更表达了他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诚挚感人,哀而不伤。出版后感动了无数人,登上很多图书榜单的第一名,英文版不到一年畅销近100万册。

  保罗已逝,但关于那些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的悲悯,对死亡的从容都还在,诚如顾城所写: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