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北京遥望香巴拉》:愿世间所有的灵魂都能温柔相遇

2016年09月12日 11:00:00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林晶

   西藏,一个有太多故事的地方,也许你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让你无法想象的故事。在帕崩岗,在羊卓雍错湖,在扎什伦布寺,在冈仁波齐神山下,在玛旁雍错湖,在甘丹寺,在八廓街,在光明甜茶馆……我能想象洛桑这个康巴汉子一个人转山转水,他转遍所有的经筒,诵读所有的经文,只是希望远在天上的初一可以看到自己。他把西藏所有初一想去而没去过的地方,替她全部走一遍,他把西藏所有初一去过的地方再重走一遍,每一座寺庙,每一条小河,每一条或平坦或崎岖的路。我不知道该对洛桑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想轻声地为他读一次仓央嘉措的那首诗:

  我又想起一位友人说的话:爱情本质上是一场悲剧,她也曾抄过仓央嘉措的诗。

  西藏,每当我决定把它放一放的时候,总有和它有关的东西闯进我的生活。这一次,又再一次勾起我对西藏那种向往的是朔州籍女作家宋晓俐的这本新书《北京遥望香巴拉》。没人和我推荐,没人之前告诉我作者是朔州人。网上预售,我就已经订购,等也等不及的心情。也许因为它说的是西藏,这就是我们的缘分吧。我终于看到一个女人,和我一样对西藏,心中那种按捺不住的汹涌澎湃。她读所有关于西藏的书,看所有关于仓央嘉措的诗句,记住所有和青藏高原有关的故事,她一年往返西藏十几趟,最终用这本书安放了她一直汹涌心间的西藏情愫,给西藏写了这样一首绵长感人的情诗。她深情地说,西藏像盈在心头的一株绿萝,从生根到发芽再到藤藤蔓蔓地爬满所有角落,用了十年。我看她,仿佛就在看明天的自己。

  西藏于我,情不知何起,却真的一往情深。

  初一说,拉萨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所有到了这个城市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浮躁、放下匆忙,甚至放下内心深处的忧伤,这是她痴迷西藏的原因。

  我知道,书中的那个出生在晋北黄土高原上的北方姑娘,那个风风火火在北京的许多条大街小巷间穿行采访、写稿的北漂媒体人,那个童年记忆里蹒跚学步、险些摔倒的孤单的小孩子是王初一也是宋晓俐。

  二十岁那年,她穿过格尔木,翻过唐古拉山,看到漫山遍野的藏羚羊时,她确定青藏高原一定是她前世的故乡。于是,今生,她所有的梦想就是留在西藏,穿着藏装在八廓街外日日柴米油盐,和心爱的人一起转布达拉宫,一起在大昭寺发呆,一起读仓央嘉措的诗,一起看日出看日落……

  她是向往心中香巴拉的漂泊者,最终用天葬的方式永远地留在了帕崩岗。

  "天葬,是西藏人最终离去的方式。没有鼓乐、没有恸哭、没有浩浩荡荡送别的队伍,只需洁白的哈达缠绕全身,由最爱的人一路相送,把身体交给天葬师,把灵魂交给秃鹫,向着太阳的方向一路而去。"

  一个汉族的女子用藏族的天葬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没有与任何人告别,没有任何一句叮咛,却依旧圆满。当漫山遍野的秃鹫应声而起,她把自己交给了这片让她梦绕魂牵了许多年的大地。

  "藏族人的一生都是以付出和给予为快乐。众多只能以人的尸体为生的秃鹫静静地候在山上。活在人间时乐善好施,离去后的天葬算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付出。"

  亲爱的初一,不论故乡在哪里,吾心安处即是家。你是高原最美的那一朵格桑花。

  从北京到拉萨,3731公里,三个女孩翻山越岭,来了这样一场感人至深的寻爱之旅。圣山圣湖,布达拉宫,圣城拉萨,因为她们的执着而更加神圣和美丽。她们的善良,她们的坚持,她们的友情,她们的成长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都给了我无限的感动和温暖。

  不要忘了,晋北黄土高原上,这里有一个我,也在遥望着我们心中的香巴拉。

  愿世间所有的灵魂都能温柔相遇。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