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全《宋末大变局》发布 看宋末人物气度风骨
张生全《宋末大变局》发布 看宋末人物气度风骨
2016年08月26日 17:00:00 浏览量: 来源:网易读书 作者:
张生全《宋末大变局》
8月21日下午,知名作家张生全新书《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上中下)分享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倪腊松主持了这场分享会。知名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知名作家艾云,知名作家、在场主义创始人周闻道等嘉宾,广东人民出版社领导,新华社、羊城地铁报、南方网等多家媒体,以及众多读者参加了这次读书分享会。
《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是张生全历时五年,经过五次精心修改完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精品。这部小说,通过南宋末年名将余玠入主四川,和四川义士一同打造山城抗蒙体系,抗击蒙古侵略的史实,描写了蒙宋两朝在历史转折处惊心动魄的历史变局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走向,表现了余玠、俞兴、阳枋等一众义士在拯救危难中承受的大委屈,表现的大智慧,做出的大牺牲。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再现了宋末那一段复杂诡谲的历史风云,极好地实现了历史真实。
《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曾在天涯社区等一些网站连载,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热捧,并被读者选为“2015年天涯社区十大人气作者作品”第1位。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认为,“宋末是中国中古的转折点,民族矛盾大冲突,人类文明大碰撞,把握的难度很大”,但是作者在写作中“对这种难度进行了挑战,让冷的铁有了温度,让乱的世有了秩序”。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认为本书能够在纷乱嘈杂的历史迷雾中,“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这种清晰有助于我们逼近历史的真相,寻找今天的意义” 。阿来肯定了该书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该书“给历史以尊严,给宋末以风骨,给四川以气象”,是近年来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难得的收获。
在分享会上,王十月等作家就蒙古对南宋进攻策略的改变与余玠在四川打造山城抗蒙体系的意义、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对四川抗蒙局面的影响、宋朝高度先进的文化发展对国民精神品格的塑造、民族精神与宋末人物风骨的时代意义、谋略描写中的智力和智趣因素以及对谋略写作的反思、张生全小说的艺术手法以及如何在历史写作中实现历史真实等问题,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和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和分享,使读者对小说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对本书所展现出来的广阔的历史纵深,复杂典型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写作着力点和艺术手段,能有比较深刻和准确的把握。
王十月等人在对话中纷纷讲到,这部三卷本的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宋末人物的风度和风骨。宋末风骨与魏晋风度不一样,魏晋风度主要体现在士人与当时的统治者司马氏集团的不合作,以及率直不拘的生活方式。宋末义士刚好相反,在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投降放弃的情况下,宋末义士们义无反顾地把南宋这面残损的旗帜举起来,不怕牺牲,呼号奔走,努力保持国家的元气,保持民族的血脉。宋末义士的这种风骨,这种精神气质,无论气象还是品格,都是远远大过魏晋士人的那种狭隘和拘谨的。
二是本书把握历史时既饱含深情,又客观冷静。所谓饱含深情,是说作者对那些在艰难困苦中反抗侵略和残杀,寻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义士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和不遗余力的讴歌,体现出了较大的正能量。所谓客观冷静,则是说作者在描写宋蒙两国的时候,既能表现国仇家恨,又能从民族融合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出发,给予公正的历史关照。对待蒙古人,即批判了他们的残杀和侵略,同时也对包括忽必烈、蒙哥在内的有远大眼光的蒙古王室的统一行动,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本书实现了历史的丰富、准确与真实。
三是本书是一部展示智慧谋略的书。它更多地借鉴了《三国演义》等一些古典小说的传统,对军事谋略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借鉴古典军事谋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写作充满智趣。同时,本书还超越了古典小说对谋略的描写,增加了很多政治谋略和人生智慧。不仅如此,作者对作为双刃剑的谋略有着清醒的正视和批判,并且把人物的气度和风骨置于谋略之上,这使得作者的写作又有较强的现代性眼光。
在分享会上,嘉宾们和读者还提到,本书大胆地使用了影视剧似的场景推动,叙述充满画面感和张力,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阅读充满探险的惊喜和追索的意趣。同时,该书叙写的地域主要是放在四川,对宋代四川的风土人情、人物气象等都有较细致的描摹,对宋代地方风俗和文化呈现的研究,也由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悉,《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重点图书。出版社还将为此书举办更多的宣传推广活动,和读者分享更多的惊喜,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优惠和福利。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