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7互联网八大猜想:5G时代来临 自媒体行业洗牌

2017年01月13日 15:49:23 浏览量: 来源:光明网 作者:董丝雨 钱一彬 许晴 等

  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令“改变”成为互联网世界永恒的主题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都因互联网的深度介入而被深刻改写,释放出更多可能。

  2017年,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如何擦出新的火花?站上变革风口的,又是怎样的奇思妙想和全新体验?网络“巨无霸”与“独角兽”的故事里,谁将写下新的传奇?

  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将在这些期待中成真……

  猜想1

  5G时代加速来临

  中国的5G研发进入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验证阶段,技术上或将有新突破

  2016年,通信领域最令人振奋的新闻莫过于华为代表、中国主推的极简码方案入选5G标准,让中国公司首次进入基础通信框架协议领域。

  同样在去年,发展5G写进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到2020年,5G将完成技术研发测试和商用部署。

  5G 网络主要有三大特点。高速率,不仅仅是一秒钟下载30部电影这么简单,VR、AR、云技术将与生活无缝对接;高可靠低时延,让无人驾驶、远程手术不再遥远;超大数量终端网络,将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让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2017年,更多围绕垂直行业的5G标准将出台,以适应“万物互联”5G时代接入的多种设备;中国的5G研发,将进入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验证阶段,技术上或许有新的突破;更多实验性、概念性的5G产品,或将不断发布,让人们先睹为快。

  5G时代的到来,令人憧憬。虽距2020年正式商用还有一定距离,但随着与家电、汽车、医疗、游戏等行业配套的5G标准陆续出台,随着5G技术不断完善进步,随着一大批5G产品应运而生,诱人的5G时代,正像一幅拼图一样,在我们眼前逐步呈现。

  猜想2

  自媒体行业洗牌在即

  针对自媒体行业的监管法规和行业自律规范将不断细化,以避免业内“劣币驱逐良币”

  在经历了繁荣与泡沫并存的热潮后,自媒体行业洗牌在即。

  过去一年,自媒体行业不再满足小打小闹,展现出较大的内容吸引力和潜在价值:爆款作品屡屡引发刷屏效应;获得千万数量级融资的内容创作者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平台。资本青睐之下,自媒体行业发展快速。

  然而,恶意刷单刷粉、数据掺水严重等问题屡屡出现,自媒体行业存在的水分被人诟病不止。2016年9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自媒体广告同样需要按规定在显著位置标识“广告”,众多原本依靠所谓广告“软文”营销获利的自媒体被迫“断奶”。

  自媒体行业“虚火”不小,新一轮洗牌势在必行。娱乐、生活资讯等同质化明显、粗制内容过剩的领域,将最先淘汰一批活跃度低、用户黏性不足的“跟风者”,母婴、医疗、健身等分众化需求领域将成为亮点。真正能打动和吸引粉丝与投资者的,将是优质内容及背后的专业精神,“专注者强、专业者优”当成行业信条。

  2016年10月上海自媒体联盟正式成立,纳入上海市网信办网络管理范畴,91家自媒体代表签署了自律公约。2017年,针对自媒体行业的监管法规和行业自律规范将不断细化,以避免业内“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有效净化网络生态。

  猜想3

  政务新媒迈向“社群化”

  政务微信公号开始探索“政务+社交”新路子,逐渐呈现政务“社群模式”

  自2013年兴起以来,政务微信公号一路“高歌猛进”,数量增长幅度惊人。根据腾讯发布的《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我国政务微信公号数量已逾10万,各级政务微信普及率平均在30%—60%之间,呈现大范围、多层级的发展态势。

  然而,多数政务新媒仍以单向发布信息为主,欠缺互动功能,甚至将网民留言“关在门外”,拒绝对话沟通。这种“公关式传播”模式使政府与媒体、公众分处“一墙两侧”,即使有意进行舆论引导,效果却显得无力。

  目前,已有少数粉丝数量成规模的政务微信公号开始建立微信群,率先迈向政务“社群化”。比如,国资委的“意见对话群”,由国资委负责人主持维护,拉入社会各界人士在群内交流;中纪委自建微信群,能够实现与媒体即时零距离对话。

  基层政务微信社群也纷纷建立。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的“社区警务”“警风警纪监督”微信群,新疆博湖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的29个社区警务微信群,安徽六安舒城县公安局河棚派出所的“微信警民联系群”等,都逐渐成为收集社情民意的“百宝箱”,解决百姓麻烦事儿的“服务台”。

  针对社会不同阶层,借助“社群模式”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务信息的快速扩散以及多方需求的精准对接,或是新一年政务新媒发展的一个主力方向。

  猜想4

  互联网慈善进入监管元年

  相关部门加快网络慈善立法,监管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值得期待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慈善打开了新大门,朝着精细化、全民化、广覆盖的趋势发展。各类网络慈善形式通过社交的强关系性,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筹款渠道,对传统慈善进行有益补充。

  然而,去年的多起互联网慈善闹剧令人警醒。商业利益泛滥,第三方募捐信息平台良莠不齐;受助人信息的事先审查和资金用途的事后监管程序,均不到位;募捐与个人求助界限模糊,法律适用范围不够清晰……互联网慈善,面临无序和不够透明导致的信任危机,容易成为少数不法分子的“生财之道”。

  2016年9月,我国慈善制度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规定没有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个人和组织不得在网上公开募捐。民政部随后公布了首批13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下一步,民政部将根据慈善募捐服务供需状况及社会各界反响,适时启动后续批次的平台遴选与指定工作。

  2017年,互联网慈善将进入监管元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建设慈善组织信息发布平台,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进行随机检查,同时进一步发动社会监督,建立公众投诉举报邮箱。国家将通过强有力的硬性指标,确保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作,告别“一次性善良”,实现可持续运营。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