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台风"推手"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 今年冬季将整体偏冷

2016年11月01日 20:46:46 浏览量: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金佳绪

  静稳天气是产生雾霾天气的必要条件(中国气象网制作)

  主持人:过去的十月份有2个台风接连登陆我国,这种现象在近十年来也首次出现,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秋台风偏多?

  周兵:就目前而言,西太平洋也就是我国南海是静悄悄的,但是在孟加拉湾,在美国大西洋还是有季风、热带风暴在活动。今年西太平洋已经编号了22个台风,往年到这个时候也差不多编号了22个,这是否就意味着没有异常呢?实际上并不是,从数量上没有异常,但是在阶段上是异常的。往年1到6月份,4个台风,今年是0个,前期异常非常明显,剩下的18个都出现在7月份以后,就感觉偏多或明显偏多的迹象。

  所以总体上来看,没有特别的异常,但从出现时间上来看,是异常比较明显的。历史上从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的年份,我们分析了一下从1973、1983、1988、1995、1998、2007和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温偏高,秋季台风的比例比较高。所以说秋台风增多这一现象反复发生在拉尼娜背景,这我们值得重视。尤其是今年,更多的秋台风成因主是拉尼娜,拉尼娜给它创造了一个舞台,赤道西太平洋一带坏天气系统制造者叠加,容易形成台风胚胎,赤道西太平洋又是一个暖池,那个地方的暖水异常的偏暖,在拉尼娜状态下,更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今年10月,台风“莎莉嘉”“海马”组团来袭影响我国

  主持人:随着拉尼娜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是否会有针对拉尼娜的中长期的预报或者趋势性的预警?

  周兵:我们之所以关注拉尼娜,是因为它确实对区域全球一半以上的气候造成了影响。拉尼娜发生在中东部太平洋地区,导致了热带和热带外气候的异常,这种异常不是三天两天,而是长时间持续性的,而这种异常,进而导致全球出现异常的天气气候,表现为干旱、暴雨、洪涝等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中长期预报的问题,而是季节尺度预测的问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可预报性已经达到了5至6个月,它们是可以预报的,也是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信号,我们在季节预测、月预测中都会使用拉尼娜或是厄尔尼诺这样的重要的信号来预测。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利用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信号来做预测,尤其在2015年和2016年,对我国南方汛期降水预测中起到了明显成效,2015年,我国降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抓住拉尼娜的可预报性的特点,并进行气候预测分析,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的科学支撑。

  这次拉尼娜的情况,我们关注到国家海洋预报中心今年提出7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在9月初明确指出,8月份进入了拉尼娜状态。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监测指标和处理监测指标的方法有所不同,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目前尚未发布拉尼娜状态等相关信息,处于密切监视和预警这一阶段。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