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楹联之约
赴一场楹联之约
《楹联十讲》书友联友分享会在杭举行
2017年03月21日 08:32:03 浏览量: 来源: 作者:张丽红 连慧
3月12日晚,小雨。撑一把油纸伞走在一改喧嚣的南山路,去赴一场楹联之约。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和西泠印社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朱庆文《楹联十讲》书友联友分享会正在进行。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祁茗田到会并作讲话,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浙派篆刻院副院长、浙江篆刻委员会副主任陈墨,省辞赋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文化月刊》杂志主编徐继宏,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处领导姚俭,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美术报》首席记者蔡树农,省诗词与楹联学会诗教部长、著名青年诗人沈利斌以及诗联家袁志鹏、蒋荫炎、陈琼、李枫、朱玫、陈强华、陈鸿耕、傅丽娜、饶印华、殳仙波、朱韬等三十余位书友、联友参加了活动。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郭星明因出差还发来了书面发言,谈了读这本书的七点体会。
“我是从一位爱好者,走进浙江楹联组织,继而在楹联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又在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分管楹联工作的。”作者朱庆文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与楹联的故事。为了推进我省楹联教育,数年前,朱庆文就制作了“楹联十讲”的PPT课程,并在浙江博物馆开设“中华诗联论坛”,在文澜书院及部分诗联团体、书画团体、中小学文学社(诗社)等进行了公益或半公益的楹联教学。几年来,他一边开展联教,一边不断充实完善课件,特别是广泛收集资料,及时吸纳最新楹联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从而保证了书稿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使该书成为当代一本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楹联理论体系、包含了楹联主要知识点的楹联通俗教材。朱庆文介绍,在编写本书时他追求体系完善,知识全面;追求通俗易懂,资料性强;追求创新发展,具有新意。
在随后的专家及书友、联友发言中,与会人员对《楹联十讲》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庆文先生乃至浙江楹联界的喜事、能事、实事。大家基本认可了作者在成书时预定的三个目标已在书中得到较好体现。
体系完善,知识全面
大家认为该书体系结构合理,基本涵盖了楹联知识点。书中除第一讲外,二至四讲分别讲解了平仄(字)、对仗(词)、节奏(节),五到七讲分别介绍了单句中的句法、立意及述意(取象),第八讲安排两句关系的章法,第九讲修辞视为增添文采,最后安排联墨艺术,整本书从易到难,体系非常合理。
“这本书在体系完善上有独到之处,从字的平仄开始,由易到难,直到联墨,是难得的一本学联教材。”祁茗田会长为本书点赞。
陈墨先生在发言中也谈到,这本书的出版,于楹联界具有积极意义,在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点全面上,难能可贵。
沈利斌先生在谈到这本书的知识体系中还分析了当前楹联理论书籍的情况:“其他理论书籍大多侧重应用知识,但如此书这样,从易到难地把知识体系编排得这样逻辑严密的,尚未看到。”
通俗易懂,资料性强
大家基本认可这本书为通俗读本,资料性也较强。全书以理论结合例联解读的方式,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创作中,并在语言叙述上也较为通俗。
在徐继宏看来,这本书的出版,解决了楹联知识普及中长期存在的缺教材问题。
面对在场的书友,陈墨先生还指出,这本书的可读性表现两个方面:教材性与鉴赏性。对于想学习楹联知识的书友来说,这就是一本零起点的教材,通俗易懂;对于休闲者来说,这也是一本日常休闲书——书中收集了450余副经典例联,并对每副对联进行了解读。
沈利斌先生也赞同陈墨先生的观点,认为《楹联十讲》具备艺术性、思想性,创作与鉴赏并重,特别是在解读例联中,传播了大量的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
郭星明副会长在书面发言中,对书的通俗性给予了高度称赞:“较之一般的楹联赏析类著作,庆文先生所著尤其重视实战指导,所言各类技巧章法条分缕析,直切精要,除前面提到的各类修辞手法外,在对仗、节奏和篇章方面独设篇章,就楹联的重要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中的实词、虚词、数目字、颜色字、连绵字和领字等作了古今对比分析,大量例证例联,使今之学联人能够深入揆格,渐得精要,谓不虚也。”
作为记者的蔡树农先生以其敏锐的市场意识认为,这本书必然有较好的市场销量。一方面,本书的出版正赶上国家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时间点,另一方面本书对楹联的普及很有益,其通俗性、可读性足实让人由衷赞叹。
祁茗田会长还建议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在今后办班中可以将此书作为教材。
创新发展,具有新意
大家对《楹联十讲》创新性也给予认可。认为书中不仅完善了楹联知识的体系,梳理了现有的楹联知识点,在内容上也有较多的发展。
祁茗田会长在讲话中也认可了中国楹联学会蒋有泉的观点,认为这本书有较多的创新点,特别是“光环效应”理论的提出,于楹联创作,乃至诗词的创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郭星明在书面发言的七点体会中,较多的谈到了这本书的内容创新,如“庆文先生围绕楹联联律,结合声韵用字和修辞文法,深入解剖汉语言文字同义、异义、同音、异读等各种音律现象,例析各种修辞辞格的运用和句法关系,搜罗详尽,叙述简约,在尊重楹联格律的基础上,别样翻出新的文字,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庆文先生独辟蹊径,于楹联格律之余,介绍了楹联书写和运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着实是和他自己专情于联墨艺术所分不开的”等等。
责任编辑:徐淑丹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3-20“山无棱,天地合”出错了 影视剧改诗词...
- 2017-03-17让生命浸染诗词的馨香
- 2017-03-16内容要过硬! 文化类节目火爆“清流”不...
- 2017-03-16沪版数学教材直通英伦
- 2017-03-142017江苏省公考笔试开考 考卷俨然省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