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中国丝绸博物馆为啥要给他立铜像?
他是谁?中国丝绸博物馆为啥要给他立铜像?
2017年03月07日 15:59:4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丽红
25年前的2月26日,一个飘雪的日子,西湖边的路上结了冰,许多人或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往玉皇山路赶。天气很冷,但大家的心很热。就在这一天,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馆。
25年过去,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装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和创新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今天上午,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花园里,一尊特殊的铜像——朱新予铜像揭幕。为了见证这一幕,许多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像25年前一样,顶着严寒纷纷赶来了,因为朱老与博物馆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朱老是中国丝绸历史的开拓者,也是一位战略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朱新予老先生的学生赵丰说,朱老曾参与编写《中国纺织科技史》丝绸部分,主编《中国百科全书·纺织卷》丝绸部分和《中国丝绸史》《浙江丝绸史》。
1902年,朱新予出生于杭州萧山,他是一位蚕丝专家、丝绸教育家,曾留学日本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学成归国后即投身于丝绸教育科技事业。他创办了镇江女子蚕业学校,还先后任中山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院长。
1977年,赵丰考入浙江理工大学印染专业,当时朱老是学校唯一一位教授。大学毕业后,赵丰考取了朱老的研究生,开始研究丝绸科技发展史。
虽然只有这么一名学生,但朱老却为他组建了一套强大的导师班子,导师共有四人,除了学校里的老师,还有蚕桑研究所的专家。
“去南京大学学考古,去南京艺术学院学工艺美术史,去党校听古汉语,还要到其他高校上历史课。”回忆起恩师,赵丰嘴角翘了起来,从恩师对他的要求上,可见朱老的丝绸教育理念。
在杭州建造中国丝绸博物馆是朱老的晚年夙愿,为了博物馆的筹建,他与几位前辈也多方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丝绸博物馆花落杭州。1986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建时,相关部门批准的是“丝绸博物馆”的名字,当时,苏州也在筹建丝绸博物馆,两家单位都想在名字前面冠上“中国”二字,最终,在大家的争取下,杭州以一票之差胜出。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25周年,朱老去世30周年,浙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
为此,中国丝绸博物馆也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丝博的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积极融入社会,让民众更多地走进丝博、参与丝博的建设和发展。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将做持续报道,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