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民间剪纸在乡村生活中的流变

2017年01月13日 15:57:08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郭艺

民间艺人谢才华在剪纸.JPG

  民间艺人谢才华在剪纸

  传统民俗中产生的民间剪纸,其重要的特质是功能性,无论是生活必须还是精神需求,剪纸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刺绣粉本,或是窗花喜花,或是祭祀物品,都是为了迎合日常生活所需。何况作为传统女红的剪纸,也是女子手工技巧的训练内容,一些妇女具有天生的灵性,往往超越前辈的技艺,甚至具有个人表现的技法,这样的剪纸艺人在民间不乏少数。由于剪纸的材料成本低廉,极易推广传承。传统的乡村生活中,除了一些巧手的妇女自己剪纸供生活所需外,剪纸手艺作为副业,其产品也具有商业性。

  当我们再回顾民间剪纸的发展历史,民间剪纸已分化出不同的结果,有发展成熟的剪纸产品,也有依然存在民俗当中的小众品类。它们都朝着各自不同途径发展,只是呈现在面上的是华丽精致的剪纸产品。这些看似精美的剪纸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似乎缺失了某些内容,这些逐渐消失的内容就是集体的情感认同,究其根本还是乡村传统文化环境发生了改变,没有了土地的眷恋,因此也就失去了乡愁。现在浙江的乡村大多设有公共的文化活动场所,配有阅览室、书画室,甚至条件好的还设有小剧场,在这里参加活动的也大多是老年人,当地文化站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剪纸仅作为活动中的一项,因而与民俗生活相关的剪纸也就越来越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文化渗入到乡村,乡村文化也愈同质化,由此,民间剪纸的文化特色也在淡化,走向更为商业的产品道路。

  如何存留传统乡村民俗,让民间剪纸保留那份乡土的情感,这需要大环境的改观以及文化的推动。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民俗在乡村中兴起,在浙江传统祭祀与节庆活动再次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与此相关的民间美术也带动起来,如彩扎、剪纸、泥塑、门神画等,依然焕发着质朴的气息。浙江象山东陈乡樟岙村有一位叫谢才华的剪纸艺人,他5岁就跟随母亲学剪纸,现已70多岁的他自己在村里盖了一座剪纸艺术馆,里面陈列他的剪纸作品。该艺术馆被村里纳入农村文化礼堂的一部分,成为村里的公共文化空间。谢才华本人也希望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剪纸形式,引导一个良好的乡村民风。作为一村中具有独特技艺的人,他的影响的确产生了作用,因此,乡贤能人能够维护乡村的文化,并且具有向心力,应该被当代的乡村所倡导。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地缘、血缘关系并不像传统社会那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乡土文化的传统逐渐消失。在乡村长大的年轻人不再安土重迁,他们大多选择离开乡村,来到劳动报酬更多的城镇,无形中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规范渐行渐远,传统的乡村文化将面临自生自灭的状态。在这样的境地中,一方面与民俗生活相关的民间剪纸将逐渐脱离传统生活习俗的土壤,成为更为单一的专业化的品种;另一方面随着某些乡村民俗的兴起,存在于民俗中的剪纸又再次复兴,只是,真正的民间剪纸并没有被文化界所重视,而其中蕴含的更多社会的、文化的内容也亟待专业人士的挖掘与整理。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在传统乡村文化快速消亡的年代,在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态势下,我们关照的视角是否真正地下移到民间?民间剪纸就是乡村民俗和生活的一部分,推广与宣传来自民间草根的艺术,无疑弘扬了乡村的传统文化,为乡村留下了文化的记忆。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