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位农民诗人和他的乡间诗社

2017年01月10日 13:16:17 浏览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孙彬

  在南京江宁区有一个叫毛家的偏僻小村庄,一栋黄色的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刷着“土牛诗歌俱乐部”几个红色大字。这里是江苏首家“乡间诗社”,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在此吟诗作对。

  诗社主人是46岁的农民毛文轩,他从小放牛,被称为“牛背上长大的诗人”,他的笔名就叫“土牛”。30年来,他为故乡写下1000多首诗歌,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命运的抗争,成为鼓舞当地乡人的精神食粮。

  他说:“‘土牛’是我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就是告诉自己不要忘了故乡,做一个为故乡执著耕耘的老牛。”

  热爱生活:迸发源源不断的诗情

  “从小在农村长大,乡村火热的生活,总情不自禁让人有表达出来的冲动,直至1987年选择了诗歌,并深深爱上她。”土牛对为什么喜欢诗歌如是说。

  土牛的童年是在牛背上度过的,骑在牛背上边放牛边读书的日子,成了土牛很难放下的回忆:17岁那年,他的第一篇作品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让他倍受鼓舞,随后一发不可收。

  “写诗是件很冲动的事。”土牛回忆说,青年时,下地干活,口袋里喜欢揣个小本本和一支笔,一边干活一边想着诗,尽管那时写得比较稚嫩,但热情很高,常在劳动中写下感慨的诗句。

  上世纪90年代,没有固定工作,四处碰壁,到处打零工,为鼓励自己,他就写下了诗歌《生活》:“你总是一次又一次/给我挫折与失败/我总是一次又一次/无畏地站起/给你预想的意外/因为,我的还击/比你的打击还要猛烈。” 

  “那年月,诗就像一剂良药,心怀志向、满身力气,却因怀才不遇,无处发力,无比困惑。”土牛说。

  他养过鱼,贩过蔬菜,跟随泥瓦匠拎过泥桶,去过广州深圳,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在这一心境下,他写诗给自己自勉:“虽然,天高路远/向前走,有时/不一定有出路/一路挫折/折回头,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路》)

  正是因为诗的力量,因为文字的魔力,1994年土牛被地方政府发现,聘请其从事横溪镇专职宣传工作,改变了人生命运。从此,他对诗和写作的痴迷更是一发不可收,在全国数百家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在全国参加各类诗文大赛46次获奖,先后出版诗集《流逝的情感》《触摸乡村的心跳》《聆听乡村的心音》,被中国诗歌学会、江苏省作协等吸收为会员。

  土牛说,诗之痴迷,如中毒瘾,昼夜不分,兴奋无比。“有时,漆黑的夜里/心安不下,思绪/像萤火一样闪烁,于是/拉亮灯,蘸着沉重的鼾声/把诗写在梦中。”(《夜诗》)

  热爱土地:一首诗就是一次深情的表达

  “在故乡,梦想很简单

  它是破土嫩芽茂盛的绿意

  它是拔节茎秆吐露的芬芳

  它是一滴汗绘出的彩虹……”

  “土地是每个农民的根,是每个农民的最爱。”在土牛这首在《故乡土地上》中的诗句,道出一个农民单纯而简单的梦。

  “那是一份希望的绿,是一种健康的生长,是一个勤劳的剪影。”土牛说,他爱农民这个称呼,农民活得简单,懂得满足,懂得感恩,懂得谦逊,懂得什么是幸福,一首《农民,农民》(节选),更是表达了这份情愫:

  “农民,淳朴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碌不知道休息的农民/一生耕耘与土地厮打的农民/把每株庄稼当命根子的农民/你们无怨无悔的选择/你们不计得失的坚守/你们世世代代的延续/让崇高一词挤满希望的大地……”

  “土地和农民是一体的。在我的诗中,农民形象是卑微的,更是伟大的。在写农民的爱国情时,感觉对他们是那么了解,写起来就刹不住车,一口气写出了7首。”

  土牛的《祖国在我生命之上》组诗就是集中展示农民的爱国情:“我的祖国,一亩三分地的耕耘/就是我为祖国的耕耘/早出晚归 风雨无阻 寒来暑往/为的是不让懒惰荒芜祖国/为的是不让杂草干扰祖国/为的是不让病虫伤害祖国……”

  土牛说,自己一直固执地认为,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以“正气、正义、正直”之心,以“真实、真诚、真情”之念,深入生活,亲近万物,珍视生命,哲思人性,让满满的爱和情从胸腔中喷涌而出!

  为了让更多的人喜爱上诗歌创作,土牛成立了“老水牛诗歌沙龙”,每逢休息日,便召集十多位周边的文学青年,办起了“朗诵会”。每当这些年轻人念起描写家乡的作品,土牛就像醉了,故乡的景色与人,又重新历历在目。

  正是一腔赤诚的肝胆,一颗博大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徐军,她对土牛创造的主旋律正能量诗歌尤为喜爱,从2015年5月起,选择并研究翻译了他100首诗歌,拟定书名《一个农民的祖国》,计划今年通过辽宁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英译版诗集。

  热爱乡村:打造江宁特色的文化品牌

  “门向朝南 四季阳光

  开放式花园叫大自然

  炊烟把日子烘托的格外温暖

  高山流水虫鸟合奏

  循环演出的曲目让生活诗意盎然……”

  虽然乡村生活就是诗,看现实与理想总有距离。土牛青年时期,受生活所迫,也离开过故乡、进过城市,但随着成长成熟,他对乡村的热爱却越来越浓烈起来。

  他说,在灯红酒绿之间,感受不到繁华带来的快乐,内心常感失落。这时,乡村从寂寥中总是钻出来,和跳跃的诗句一起,成为他甜美的回忆和快乐的创作。

  “什么是理想之所/什么是人生幸福/仰躺在青山绿水的华床/花草的香漫天的星/以及阔谈渊明饮酒采菊/是何等惬意美丽……”诗歌《理想之所》(节选)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

  “后来,回到乡村,最大的想法,就是想创办一个自己的乡间诗社。”土牛说,2008年创建了土牛诗歌俱乐部,现在又斥资近30万元,用祖宅改造建立了自己的乡间诗社,和更多热爱诗歌的人一起,探讨艺术,抒发情怀,对日益富裕的乡村来说是一种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

  如今,土牛诗歌俱乐部有藏书4000册的图书室,可容纳40人的朗诵厅、30人的会议室。江宁区将这里作为“区文联诗歌创研基地”“区作协会员之家”“横溪街道文联文艺之家”及“新华书店”图书赠阅点揭牌,喜庆的鞭炮声使原本寂静的小村子一下子沸腾起来。

  诗友季川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相识相知多年的诗友,我深深感觉到他对文学的热爱,尤其对诗歌的痴迷。现在他用一己之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土牛诗歌俱乐部具有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

  “为诗歌服务,为诗人服务,是俱乐部永恒不变的主题。”土牛的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目前,俱乐部已先后举办朗诵会、专家讲座、采风及全国诗赛等活动近10次。

  土牛说:“一个成功、成熟的诗人,他的追求不能为了个人名利,在自己写好作品的同时,更应该有一颗公益之心。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我’变成‘我们’,让乡间诗社成为南京乃至江苏诗歌界的示范点,成为一个农村基层的文化阵地。”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