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天价片酬:资本与粉丝助推漫天报价
演员天价片酬:资本与粉丝助推漫天报价
2016年11月18日 10:29:38 浏览量: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袁云儿
乱象
投资人“宠坏”了大明星
“明星都被投资人宠坏了。”导演关晶直言,近年来,大量涌入的资本让电影成为“不差钱”的行业。炼钢铁的、造汽车的、卖烟花的、搞餐饮的,这些原本跟电影圈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都蜂拥进入了电影行业。对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一个投资方出价2000万元,另一家马上放话“给你3000万元”,恶性抬价就此形成。
“剧本文字和电影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存在很大区别,但很多外行投资人却不了解这一情况,经常抱怨剧本没意思、拍出来肯定不好看。”关晶一针见血地指出,“导演和投资人在交流上存在巨大的鸿沟,投资人就只能把宝押在明星或者名导身上,要么非一线大腕不可,要么一定得请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名导演。”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一位明星被多个剧本追着跑,身价也不断攀高。
富得流油的片方抛出高价,演员自然心中乐开花。“国内很多演员在圈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好不容易出名了,又担心自己再过两三年就不那么红了,所以会抓住机会赶紧多挣钱。”关晶说。
漫天报价,目前已成为业内一股越刮越强的歪风。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认为,目前的演员片酬没有根据其市场评估去定价,而是看谁的人气高,甚至是“谁更会忽悠”。“很多演员都是瞎报价,看别人报多少钱,他也报多少钱,看别人报价涨了,他就要价更高。有的经纪公司善于运作艺人,通过各种营销宣传手段营造出演员人气很高的假象,以便拿到更高报价,但其实他的票房号召力根本没有那么大。”
粉丝狂热追捧偶像的心态,更是把演员片酬推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据数据显示,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已经从2009年的25.7岁下降到了如今的21.4岁,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业内人士戏言,现在拍片,主要考虑的受众群就是90后。在这样的受众市场里,只靠颜值硬撑的粉丝电影应运而生,出演这些影片的“小鲜肉”“小花”也成为高片酬的受益者。
拨乱
行业协会有义务规范标准
如何改变“天价片酬”这一怪现状,让演员片酬回归理性?一些人想到了法律手段。《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二审时,便有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呼吁治理天价片酬,比如,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片酬在制作费用中占比的上限等等。然而,前几天刚刚公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对演员片酬最终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曾参与该法案的修订讨论,他解释,如果将这一内容写进法律,但在执行时却无法兑现,将影响法律本身的权威性。“究竟多高的片酬是合理的?很难判断。遏制天价片酬的主体是谁,是政府?是市场?还是法律?也很难确定。”他透露,最后大家还是呼吁,应该尽快建立良好的市场体系,“遏制这一奇怪现象的责任应赋予行业协会以及领导企业,他们有义务去制定一些行业标准。” 还有一点常常让人忽视,那就是国内目前有能力拍电影的演员数量不足的现状。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影视副总经理郑剑锋指出,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越来越大,每年要拍将近700部电影,演员是供不应求的。“这一点,跟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影坛比较类似,当时的名演员就‘四大天王’之类的那么几个,每个公司都来抢,演员片酬自然水涨船高。”在他看来,好莱坞的片酬机制比较合理,一是因为他们有各种行业协会和标准,第二就是因为他们有大量合格的演员,与年产电影数量相匹配,“他们不是只有‘小鲜肉’,而是什么类型的演员都有,大叔大婶照样能拍电影。”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15电视剧陷入病态"烧钱"游戏 制作方和...
- 2016-11-11不思进取的“套路”,让电影工业陷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