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获诺奖是个信号:文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鲍勃·迪伦获诺奖是个信号:文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2016年11月08日 13:05:36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金雯
鲍勃·迪伦的获奖是一个信号,一直处于危机中的文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危机,以阅读为传播方式的文学受到了文学人自己的唾弃和嫌恶,而以视听媒体为依托的文字拔得了头筹。
迪伦获奖了,莎士比亚又被牵连进来。据说有大文化人称鲍勃·迪伦是类似莎士比亚的天才,我还没有细细考证,不过应该很有可能,正如也有很多人说说唱乐创作者Eminem有着莎士比亚的语言天分。这都是比较随意的不精确类比,不过若论文化影响和地位,这个类比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莎士比亚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群新类型人物和一批新语汇,这是布鲁姆的意见,足以解释莎士比亚的伟大。文学曾经肩负着创世的功能,莎士比亚自然有异乎常人之处,但也有幸生于一个戏剧舞台拥有无可比拟文化地位的时期(正是因为其影响力巨大,才时时面临被新教徒关闭的可能)。创造新人的任务后来被分散到非想象类写作,又最终归于社会运动和非阅读媒体。萨特说后殖民理论和革命是在创造新人,现在我们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在创造新人。
我们今天创造新人的手段异常丰富,文学想象似乎不再有独特的力量,它必须和一切造人塑人的方式进行无比激烈的竞争,但是它比不上通俗音乐,比不上电视剧,比不上大型虚拟现实游戏,也比不上再造现实的游乐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今天的莎士比亚就是迪伦这样的艺术家。
阅读勃兴于印刷文化崛起之时,在西欧是18世纪,在中国或许是晚明,这是一场人类认知和情感的革命,使人们开始学会与书本中的想象世界建立亲密自由的关系。可是到了今天,伏案阅读似乎已经沦为一种保守和懦弱。知识跟随电波磁波无线信号从天上地下海里滚滚涌来,没有好的装备和异常柔韧的头脑,是接收不到的。有头脑都不够,要改装成科技脑才行。
所以,迪伦的获奖是一个信号,一直处于危机中的文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危机,以阅读为传播方式的文学受到了文学人自己的唾弃和嫌恶,而以视听媒体为依托的文字拔得了头筹。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01揭秘!莎翁创作并非单枪匹马 17部剧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