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诗人转业:时代风气骤变让戴望舒进入了古典文学研究

2016年11月04日 15:25:31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杨焄

  当周遭的世界充满着昂扬澎湃的激情时,总会有些格格不入的人为之黯然神伤,甚至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戴望舒虽然并未彻底舍弃文学创作,但也可列入候补名单之中。

  诗人戴望舒。资料图

  诗人戴望舒于1950年2月28日猝然辞世,生前文稿由诸多好友分头整理。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经吴晓铃编辑,在八年之后由作家出版社以《小说戏曲论集》的名义出版。吴氏在《编后小记》中说:“在这里所结集的三十一篇长短不一的文章里,读者已经不难看出他在这方面的成绩和贡献。其中特别是《读〈李娃传〉》《跋〈雨窗欹枕集〉》《袁刊〈水浒传〉之真伪》和《张山人小考》等篇,都曾经得到不在少数的专业者的称赞。”作为小说戏曲方面的专家,他的这番评论洵非虚语。

  除了上述几篇论文外,书中还有不少内容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在《西班牙爱斯高丽亚尔静院所藏中国小说、戏曲》一文中,戴望舒就谈到其中“尚有明嘉靖刊本《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亦系天壤间孤本,所选传奇杂剧时曲甚富。时曲无论,传奇杂剧,亦颇多今已失传者,虽系选本,且仅录曲文而无宾白,然亦弥觉可珍”。《风月锦囊》在后世流传极稀,近现代学界罕有寓目者。王国维的《曲录》(《王国维遗书》本)仅据前代书目将其列入“元明无名氏撰”的“杂剧传奇总集”之中,对具体内容则阙而不论。而孙楷第居然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著录此书,甚至推测“当为嘉、隆以前元明旧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重订本),实则相当草率。戴望舒是最早介绍《风月锦囊》概况的中国学者,足见视野之开阔,也为后人研讨提供了重要线索。

  《小说戏曲论集》。

  戴望舒对作家的遣词造语尤感兴趣,有一篇《释“纥逻”、“掉罨子”、“脱稍儿”》颇能显示他在语词考释方面的功力。文章前半部分议及白居易《阴山道》诗中“纥逻敦肥水泉好”一句,“世多不解‘纥逻敦肥’之意,有注白诗者,以为系回鹘地名,然未言究在何处,盖出之想象,未有根据也”。戴氏不以为然地指出:“此四字中,除‘肥’字为中国文字外,余皆为突厥文普通名词之音译,‘纥逻’系Khara之对译,意为‘青色’,亦通作‘黑色’解,‘敦’系Tuna之对译,意为‘草’或‘草原’,均见W.Adlofe所著《突厥方言辞典》。故‘纥逻敦肥水泉好’者,即‘青草肥,水泉好’之意,下文‘草尽泉枯马病羸’句,可以为证。”文章大概是根据手稿整理的,故将俄籍德裔突厥语专家Radloff误为“Adlofe”,这点姑置不论。且说“纥逻敦”一语,历来均无确解,只有陈寅恪在《白香山新乐府笺证》中提到:“纥逻敦一词不易解,疑‘纥逻’为Kara之译音,即玄黑或青色之义。(见Radloff突厥方言字典贰册壹叁贰页。)‘敦’为Tunā之对音简译,即草地之意。(见同书叁册壹肆肆拾页。)岂‘纥逻敦’者,青草之义邪?若取‘草尽泉枯马病羸’句之以草水并举者,与此句相较,似可证成此说也。”(载1948年《清华学报》第十四卷第二期,修订后收入《元白诗笺证稿》)两人几乎在同时有着同样的判断,参考的工具书竟然也是同一本,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惜今人所撰白诗注本均径引陈氏之说,并未留意到戴氏的意见。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