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重走永康郁达夫之路
知名作家重走永康郁达夫之路
2016年10月20日 09:29:41 浏览量: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李俏红 吕纯儿
“方岩附近的山,都是绝壁陡起,高两三百丈,面积周围三五里至六七里不等。而峰顶与峰脚,面积无大差异,形状或方或圆,绝似硕大的撑天圆柱。”上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游玩永康方岩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方岩纪静》,让方岩名扬天下。
时逢金秋,永康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应永康市文联、作协邀请前来参加“方岩纪静———重走郁达夫之路”活动的全国知名作家。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20多位作家将追随郁达夫的脚步,重游方岩及永康古村落。
散文家江子、散文家欧阳斌、翻译家董继平、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陆春祥、诗人柯平、作家马叙等人,以及“山海文学交流合作”的青海省乐都县作协的5位作家,合计2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方岩香火依然繁盛
1932年,郁达夫曾到永康方岩游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方岩纪静》,让方岩成为全国读者心驰神往的地方。
当年,郁达夫在永康下公共汽车后是坐轿子进山的,进山途中路过芝英。“又十五里到芝英是一大镇,居民约有千户,多应姓者。停轿少息,雨越下越大了,就买了些油纸之类,作防雨具。”郁达夫在芝英买了一些油纸,而如今,作家们追随着郁达夫的脚步,“走街串巷”,领略芝英古镇的美丽。青板路、石子街、沿街店铺,还有各种各样的五金小作坊,处处沉淀着芝英浓浓的历史文化。
一路上,作家们看到了芝英匠人最传统的手工艺———补茶罐、补锅底、打鑞、铜艺、编竹篓等。作家们为永康五金的做工精细、纹饰精美所打动,纷纷感慨匠人高超的手艺,并一一拍照。作家高鹏程是第一次到芝英古镇,他觉得郁达夫当年路过的情景历历在目。
“再行十余里,两旁就有起山来了……轿夫一一指示说:‘这里是公婆岩,那是老虎岩……老鼠梯’等等”,郁达夫进方岩的路与作家们行走的是同一条路。诗人柯平好奇地问:“郁达夫是坐着轿子进山的,方岩现在还有轿子吗?有的话我要感受一番。”到了方岩脚下,果然看见停在路边的好几顶轿子,柯平就像郁达夫当年一样,坐着轿子上了山。
“凡到过金华的人。总该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在旅馆里住下后,每会有些着青布长衫、文质彬彬的乡下先生来盘问你:‘是否去方岩烧香的?这是第几次来进香了?从前住过哪一家?’”郁达夫当年写的情景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旅行社拉客源。到金华来拉方岩的客,可见当时的方岩是金华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郁达夫在《方岩纪静》感慨胡公香火繁盛:“经营旅店业而专靠胡公庙吃饭者,总有三五千人……”“香市盛的时候,听说每家都人满为患。香客之自绍兴处州杭州及近县来者,为数固已不少,最远者,且有自福建来的”。如今,永康方岩早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香客已遍布全国各地。柯平说,方岩的香火是因为胡公才如此繁盛,当年郁达夫也说,胡公感化威力的广大,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今日看来依然如此。
在实景中对照达夫的文笔
这批作家大多数是第一次来方岩。来自重庆的欧阳斌说永康有文脉,方岩有内涵,是一个能让人安静的地方。
“峰岩顶上,又都是平地,林木丛丛,蔟生如发。峰的腰际,只是一层一层的沙石岩壁,可望而不可登。”郁达夫当年用手中的笔写出了方岩的神韵。如今作家们近在咫尺感受达夫笔下的山,仿佛与达夫一起游览着,感受着方岩的险峻奇特。当天时阴时晴,随着天气和光线变化,方岩呈现出不同的体态,作家们被方岩的美丽所吸引。如今的方岩也是全国各地绘画、文学、摄影等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从方岩下来郁达夫到了五峰。他称五峰是“天造地设,清幽岑寂”之地。说此处“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覆危墙。危墙脚下……形成大洞,似巨怪之张口,口腔上下,都是石壁,五峰书院,丽泽池,学易斋,就建筑在这巨口的上下腭之间,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作家们一进五峰书院,就一个个流连忘返,不肯离去。陆春祥端了一杯茶,独自坐在山崖下听瀑声,他觉得这真是一个幽静清新的好地方。接着,他向永康市作协主席章锦水问起郁达夫笔下的“巨厚,瀑布,桃花,覆釜,鸡鸣的五个奇峰”到底是哪几个山峰。郁达夫在文中说:“不看金华的山水,这种宋儒的苦心是猜不出来的。”作家们实地察看了五峰书院的地形,对他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
第二天,郁达夫破晓起来,坐轿去了灵岩。此次,作家们也到了建在灵岩大山洞里的福善寺。这儿正如郁达夫所写的,四山环抱,溪光山影,景色像是在画里,空气特别清新。作家们还参观了前仓镇后吴村、大陈村;参观了永康五金名品馆、市博物馆、鲁光艺术馆,游览了美丽乡村塘里村、园周村等,他们对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及古村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董继平说,永康乡村很有地方特色,比如小五金,比如孙权文化、三国文化,都可以用来打造成文化产品。
柯平则说,这两年浙江农村变化很大,他觉得塘里环境好,人文氛围浓厚,最好能在塘里开个工作室。
塘里村民孙荣听后,马上说希望大作家多来来,我们村民很高兴能与文人多接触,也可以帮我们村里多宣传。
作家们表示,重走郁达夫之路,不仅要走出文化,更要走出永康深厚的人文精神,创作出更多宣传永康的华文美章。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04文化自信与文学发展
- 2016-09-28专家、作家在京研讨“创意写作”
- 2016-09-28“好的内容是网络文学的安身之本”
- 2016-09-27《见信如晤:致已然消逝的书信时光》
- 2016-09-26阎连科“红楼梦奖”领奖辞:没有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