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自媒体乱象,该治治了
愈演愈烈的自媒体乱象,该治治了
2016年10月19日 18:19:54 浏览量: 来源:新华社 作者:马剑
唯独不见真相
自媒体江湖有哪几把“刷子”
从微信公众号到网络直播,从年初的“东北村庄‘礼崩乐坏’”事件,到近期的上海楼市谣言,记者梳理发现,自媒体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三大乱象。
——“刷”字当头,流量造假吹起繁荣泡沫。在自媒体江湖,阅读量与广告价格密切相关,点击率、阅读量、粉丝数是考量新媒体平台传播力的重要依据。在早期如火如荼的生长之后,自媒体的营销价值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将重金砸向微信、微博和新兴的直播平台。
——谣言滋生,危害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新闻有其严格规范的生产流程,新闻信息需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媒体逐渐成为谣言滋生的平台,有些甚至引发“满城风雨”。
杭州一家房地产公司近日未经核实即在公司相关微信群中转发“杭州新一轮限购政策10号落地、需交2年杭州本地社保才能满足购房资格”等不实信息,引发市场紧张气氛。杭州房管部门及时“亮剑”,责令其限期整改,将违规行为记入相关信用档案,并移交公安部门进一步处理。此前,上海、山东等地也曾出现微信公众号散布虚假信息,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的现象,有关部门依法关闭了相关公众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自媒体的谣言一旦传播扩散,其影响力的削减却是难上加难,一幕幕抢房闹剧不断上演。专家表示,一些受到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广告投放的自媒体大号,反复误导网民的房价预期,有的借谣言炒作楼市,对购房者群体心理预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格调低下,为博眼球不再敬畏生命。9月16日晚,网上惊现大批爆料,称一位男明星“意外身亡”。随后,虽然上海警方及时通过官方微博予以回应,但仍然挡不住小道消息满天飞。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个别微博与微信对死因肆意揣度甚至恶意抹黑,有些网站则用“标题党”推波助澜。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亟待建立行业“诚信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之前必须通过大众媒体才能实现广泛传播的信息,得以依靠“两微一端”进入公共空间。但专家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运营者要依法合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认为,自媒体只是一种广义上的“媒体”,专门从事新闻信息、特别是原创新闻生产的其实很少,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性自媒体需要足够的付出,也会越来越促进自律和他律。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定专门的监管部门,对不正当网络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和制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说,我国亟待建立覆盖整个行业的“诚信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助推互联网流量造假问题的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在钱弘道看来,发布平台的主要责任是审核账号的身份和资质,建议平台做好分类备案,为不同类型的账号贴上不同标识,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针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
周葆华说,自媒体生态环境的规范是这个行业、平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参与这个生态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协同治理。“这其中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业自律组织的形塑、平台运营商的规则、自媒体人的自律,以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网民的监督和参与。”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04网络文艺,做“先锋”也当“卫士”
- 2016-05-24全民直播?全民无聊?
- 2016-09-30网络直播倡议绿色自律
- 2016-09-28京华时报:网络主播持证上岗或面临执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