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吴为山: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微笑

2016年09月27日 14:48:16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欣然

  满面春风走世界

  吴为山带着自己的艺术作品“走出去”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展示了当代中国的新形象。通过艺术故事的描述,不仅使世界更多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也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进一步受到全世界的礼遇。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正是在这种环境的激励下,吴为山开始了他与世界的“对话”,他的作品逐步“落户”世界不少国家。

  上世纪90年代,吴为山作为欧洲陶艺工作中心的高级访问学者到荷兰学习。在向当时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艺术评论家以及荷兰文化官员进行工作汇报时,吴为山的作品——鲁迅、费孝通、齐白石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人”肖像一经出现,在场不少熟悉这些中国人的艺术大师们就都纷纷赞叹这些雕塑的“传神”。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中国文化人物雕塑作品,荷兰王室盛邀他为当时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塑像。1996年12月6日,荷兰举行了隆重的雕像交接仪式,吴为山在交接仪式上说:“女王的微笑里饱含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她是郁金香国度美的象征。”各大媒体纷纷赞誉道:“中国的贝娅特丽克丝来到了荷兰!” 1999年4月16日,女王访华,参观了吴为山大量的作品后,握着他的手说:“你的‘老人’是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走出来的。”2006年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作品展时,女王发来贺信。2015年,荷兰国王访华,亲自向吴为山带来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的问候。女王和一位中国艺术家的故事成就了一段文化佳话。

  从那以后的近20年间,吴为山塑造了很多古今中外杰出的文化名人雕像,并积极推向世界。2005年韩国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将老子、孔子等永久立于韩国,2007年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并永立吴为山《孔子像》,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巴黎大学等国外很多高校收藏并陈列了吴为山的中国人物系列雕像。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圣贤立于世界许多国家,他们以温润和悦的微笑向世界问候,向世界传道。

  吴为山通过雕塑彰显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对西方艺术的借鉴,表达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审美理想。2012年,法国美术家协会在巴黎卢浮宫举行了盛大的“国际美术展”颁奖典礼,吴为山的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获得唯一的雕塑金奖,吴为山成为该国际艺术展览开办120多年来首次获得该雕塑奖项的中国人。《天人合一——老子》是一座高90厘米、宽60厘米、厚52厘米的青铜雕塑,人物身体呈中空造型,内壁用篆书刻满《道德经》,虚空的穹窿寓有“虚怀若谷”意蕴;《道德经》则寓有“满腹经纶”之意。吴为山说:“当代中国艺术只有将传统和生活融渗,才能进入世界艺术的语境,才能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锤炼艺术语言,融老子思想和形式于一体,具有视觉震撼和文化穿透力。吴为山对记者说:“获得这样的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努力与成就,还在于中国哲圣老子的感召力量,更在于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幕仪式,中国美术馆和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美术作品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展出,此次展览的主题是“梦笔新境”。“梦”,不仅仅是中新两国几代艺术家所追寻的艺术梦,也是“中国梦”“新加坡梦”,连接着人与人、国与国;“新”,是“新的境界”“新的时代”“新的未来”。当习总书记询问吴为山在塑造孔子时参照了哪些资料时,吴为山回答说:“在塑造孔子雕像前我做了大量的研究,参照了吴道子的孔子像,古代典章中对孔子的有关描述,特别是《左传》中对孔子的评述,以及我本人对孔子思想的领悟。孔子的整体形象象征着一座文化泰山,从后面看是一座文化丰碑,从他的面部表情看,孔子面对四海宾朋,满面春风,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