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国家文物局:先拨300万抢救经费

廊桥技艺传承人:出手义不容辞
2016年09月20日 14:25:39 浏览量: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益敏 夏兆惺

  这位廊桥传承人能用斧头剥鸡蛋

  在泰顺,现存宋至明清时期的廊桥一共32座,这些廊桥实用美观,表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造桥技艺。

  曾家快开始钻研廊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每座古廊桥的各项数据。包括桥长、桥高、主梁,甚至每一块主要木构件的厚度。泰顺地处山区,10多年前,交通还不是很便利。曾家快几乎靠着两条腿,访遍了所有的古廊桥,一毫米一毫米测出了古廊桥的各项数据。

  这些数据,现在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曾家快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木匠手艺。他自创了一项“独门绝技”——用一把5斤多重的斧头,把煮熟鸡蛋的蛋壳剥掉,且不弄伤里面的蛋白。在曾家快看来,廊桥看似庞大,实则需要每一根细小木块的作用力,“能用斧头剥鸡蛋,才能手工造廊桥。”曾家快说。

  每个构件与原图比对,是繁复工作

  2004年,曾家快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直机为师傅。他说,跟他一起拜师的,还有几人,但如今依然坚持廊桥修造工作的,只有他一个人。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已为人师的曾家快身上。多年前,他收了3个徒弟,但如今,真正跟他一起修造廊桥的,只有一人。

  一位中国非遗中心的负责人曾直言,“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这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

  曾家快说,修造廊桥除了能吃得了苦,更要耐得住寂寞,还要一些天分。也正因如此,真正能学会修造廊桥的,只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在当前闽浙两省,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绳木匠仅4人,其中福建2人,浙江2人,且大都已年逾古稀,真正能“操刀”的,或仅曾家快一人。

  此前已有专家说过,重建一座廊桥,比新造难度更大。目前暂定的方案是,参照文物部门之前测绘每座廊桥的数据和影像,以旧还旧。毕竟不是所有的构件都能找到了,缺损的部分,主要是小构件和瓦片,需要找到替代品,“光是对找到的每个构件进行原图比对,就是一项十分繁复的工作。”

  曾家快说,新造一座廊桥大约需要8个月时间,如果是重建被冲毁的古廊桥,可能需要的时间要多得多。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