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走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前列
人民日报:走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前列
2016年09月21日 11:03:24 浏览量: 来源:人民网 作者:邱春林
强劲文化功能
手工艺之所以在“道”和“技”的层面都能较好地保持传统,并不断发展,说明传统文化要在现代社会得到复兴,全看它能不能适应和影响现实生活。文化首先应该是生活的文化。“振兴传统工艺”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有阶段性的经济目标,但是还应该与当前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相一致,更应该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或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鼓励手工艺的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是将用户的想法或特定需求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用户可以通过定制获得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或与其个人需求匹配度高的产品和服务。“定制”对于手工艺生产者而言并不陌生,由于手工艺本身便是个性化、差异化、限量化的生产,它很适合为小众服务,甚至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社会发展到今天,“定制”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能力的消费者对于物品的购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还将更多心力倾注在文化消费、情感倾诉和身份识别上。可以说,定制本身便是特定的消费族群的生活方式的表达。
其二,强调手工艺的柔性化生产。柔性化生产即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表面上看,与柔性化生产相关的硬件,似乎与未来数字化智能工业有更加直接的关联,与手工艺生产没有太多关联,其实柔性化生产不仅有设备的柔性,还包括管理、人员的柔性,也就是人对供应链的敏捷而精准的反应能力,这一点手工艺生产不能落后于时代。
其三,强化创意。手工艺是高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必须重视创意设计能力的提升。手工艺技艺丰富多样,有多少创意就会有多少新产品。创意除了要有大胆的想象,有艺术性,还要体现对人的关怀——每一件产品背后其实都藏着设计师的思想。
其四,提升手工产品的品质。产品品质的提高关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从低到高有几层含义:首先是做人做事的一种端正态度,即踏实做事、心无旁骛;其次是对高超的职业技能的敬重和自觉追求;再次是对待社会的负责任态度,尤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诚信;最后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职业忠诚,即通过工作获得尊严,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个方面,手工艺行业最能体现出其特殊性,或者说,它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目前,中国手工艺有无限丰富的传统资源,甚至也不缺乏创意人才,最缺的就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其五,加强文化服务。手工艺生产企业不仅要讲好产品中凝结的非物质文化内涵,还可以为社会创造可供体验的文化空间,发展体验经济,应该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艺企业完成由普通生产企业向生产、观光、体验、销售的文化综合体转型。
在日益现代化的时代,数字化全智能工业和目前的大工业是社会发展最仰赖的生产力,手工艺作为人类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能发挥它的经济辅助作用,但它的文化功能意义将日益凸显。类似于精神乌托邦的不可或缺,手工艺的存在将给现代人提供复归淳朴人性、回望人类童年的机会,传统工艺的振兴也将开启现代生活与文化创造的新境。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9-14创意月饼 暖暖中秋
- 2016-09-15文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文化自信深植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