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2016年07月31日 17:00:00 浏览量: 来源:凤凰客户端 作者:
图为古代男子的妆容用品。
魏晋南北朝,敷粉成了士族男子中的时尚。魏明帝想试试他的白嫩面庞是否天生,于是在大热天让他大食汤饼,结果“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原来何晏天生就很白皙。但根据记载,何晏似乎整日手持脂粉。
章孝标的《少年行》说了一个故事,某天早晨,一名唐代青年军人外出打猎。他骑着白马、英姿飒爽、锦袍飞舞,衣袍上的异国名香随之飞出军营,四处飘散。“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摩狂,狂摩狂。”(顾《荷叶杯》)这样一个带着衣香的英俊武将出现在春天的郊外,扑人心怀,撩拨少女们的芳心。
中国香文化萌发于先秦,经过秦汉、六朝、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已至鼎盛。我们熟悉的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都是合香的好手。这一时期庞大的文人群体是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爱香、弄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谓“巷陌飘香”。史料显示,南宋时期,香药的进出口额竟占到政府财政总额的四分之一。
“煤”花朵朵,在雪中分外妖娆。此物为香碳,也称香饼或者香煤,古人用其熏香或暖手。熏香碳多制成无味,暖手用则在碳里配以香料,此二者均为中国传统生活必备品。供图/初塵居
中国古代读书人一向以道德修行为上,美好的芳香之物可通圣德。从哲人们眼中的修身养性,到文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掀开厚重的历史帷幔,我们可以从那香炉里飘出的缕缕香芬中品出精妙、优雅的古典文化情调。
文章节选自《中华遗产》杂志2008年第10期《飘散千年的香气》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