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借力现代艺术设计
非遗传承,借力现代艺术设计
2016年07月29日 14:42:19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王其全
舟山渔民画衍生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市场,努力在发展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舟山市在传统美术渔民画传承以及衍生艺术品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2015年底,由舟山彼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用渔民画元素设计的手工布艺等渔民画衍生品,首次进驻中国美术馆商品部。作品做工精、品位高、用美兼具,深受游客欢迎。
2016年5月,在宁波东亚文化之都庆典大展上,舟山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5家单位,设计研发渔民画衍生品并参展。作品包括“中国风”渔民画服装、“莲出渔家”渔民画手工包、渔民画丝巾、渔民画手绘草本香囊等,丰富多彩的精美创意产品,古朴中透着时尚,呈现出不凡的效果。
据有关史料记载,舟山渔民画源于当地海洋渔船的船饰,最早见于唐代海洋渔船的船饰画雕。明后期、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大对船、大捕船和大型流网船等增多,渔船上的饰画、号字渐盛。经世代流传,渔民传承了船饰画那种粗犷、夸张的风格,最终发展成现在的渔民画。舟山渔民画以渔民的生产、生活为题材,以海洋生物、海山景观和渔家风情为主要内容,构思大胆,想象丰富,造型夸张,线条明快,色彩绚烂,个性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韵味浓郁。上世纪80年代,舟山渔民画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后屡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殊荣。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精神;文化部关于振兴传统工艺计划的实施,以促进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舟山市以渔民画等渔俗文化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本土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渔民画产业,在探索包括渔民画在内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取得较好成效。经验在于:
一是立足本地优势特色项目,弘扬本土传统文化。渔民画是舟山的一大特色品牌和文化名片,成为展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通过理念创新和文化创意,把非遗特色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舟山市一方面引智借力,引进舟山籍在外地发展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入驻海洋文化创意园区;另一方面,集聚本地创作和设计团队和个人,组建渔民画产业协会,旨在充分发挥纽带、平台和引领作用,保障渔民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传承与发展并重,保护与研发齐驱。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非遗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力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需要更好地汲取传统文化滋养。依靠专业团队和专业力量,强调设计研发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市场推广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遵循衍生品研发的专业化、系列化和生活化的路径,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情趣而又不失传统精髓的作品,推进非遗相关衍生品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市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