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张爱玲与胡适: 那一场错过了的感恩节晚餐

2016年05月31日 15:12:55 浏览量: 来源:凤凰客户端 作者:王臣

  1955年,感恩节。胡适顾念张爱玲只身异乡,曾有意邀请她共餐。不承想,那一日张爱玲吃坏了肚子。回到宿舍便呕吐不止。终是未能应胡适之邀赴约。这件事对张爱玲来讲,是莫大的遗憾。不承想,如此一来,她此生竟再无机会与胡适相见。

——题记

  1955年,张爱玲从旧金山入境美国。下船之后,她便坐火车到了纽约。在纽约,张爱玲是无根的飘萍。往昔的盛名里开始藏匿,往昔的惆怅开始风化,往昔的不确定与不相信也从这里开始归零。她两袖清风地站在纽约繁华之下,开始自己比烟花寂寞的下半生。

  安顿之后,张爱玲便想了却心中一桩夙愿——拜访胡适。胡适半生游历,宦海浮沉,终是对政治彻底失去了兴趣。彼时,胡适摆脱时局之困,寄居美国,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在来美国之前,张爱玲出版《秧歌》之时,曾寄书赠予胡适,建立了联络。

  对胡适,张爱玲自幼心中便存有一份崇敬。少年时候,张家有《胡适文存》,父亲很是钟爱。后来,又被姑姑拿走,迟迟不还。向来不屑舞文弄墨的张茂渊也是真且钦佩胡适,方才有这一份“窃书”的心意。张爱玲是研读过《胡适文存》的。

  1955年11月,初至纽约,张爱玲便在炎樱的陪伴之下去拜见了胡适。张爱玲说,“那条街上一排白色水泥方块房子,门洞里现出楼梯,完全是港式公寓房子,那天下午晒着太阳,我都有恍惚起来,仿佛还在香港”。胡适家中陈设简单,却有一片优雅和古意。

  胡适身穿长袍,十分慈蔼。妻子江东秀也十分端丽。江东秀讲话的安徽口音令张爱玲倍感亲切,胡适也是安徽人。张爱玲说过,她的母语,是被北方话和安徽话的影响冲淡了的南京话。张爱玲的祖上李鸿章便是安徽人。她与胡适夫妇也算是半个同乡。

  之后,张爱玲曾单独去看过胡适一次。在胡适的书房里,两人晤对清谈。书房,对于一个作家来讲,简直就是内心世界的一个侧影。胡适的书房简洁之中见恢弘,恰如胡适本身。张爱玲说,“跟适之先生谈,我确是如对神明。较具体的说,是像写东西的时候停下来望着窗外一片空白的天,只想较近真实”。令她受益匪浅。

  在纽约,张爱玲与胡适一共会面三次。最后一次,是胡适来看张爱玲。由于当时住在救世军的职业女子宿舍,条件简陋,胡适屈尊来看,令张爱玲颇是惶恐。可是,胡适满口说好,言语之间,只有关切,没有敷衍。离别的时候,他们在大门外的台阶上迎风说话。

  张爱玲记得,那日的天气很冻人,胡适裹着围巾将脖子所在半旧的黑色大衣里,背影看上去十分宽厚,看过去好似一座铜像。又有大风从赫贞江(今纽约的哈德逊河)吹来,周身物事一派萧索。可胡适却望着河面上氤氲的雾气,笑眯眯地看怔住了。

  1955年,感恩节。胡适顾念张爱玲只身异乡,曾有意邀请她共餐。不承想,那一日张爱玲吃坏了肚子。回到宿舍便呕吐不止。终是未能应胡适之邀赴约。这件事对张爱玲来讲,是莫大的遗憾。不承想,如此一来,她此生竟再无机会与胡适相见。

  一个是昨日一呼百应的文化领袖。

  一个是昔时名噪一时的旷世才女。

  就这样无声相遇又告别。

  来不及说一声珍重再见。

  张爱玲,一个丰盛又热烈、华丽又苍凉的名字。它的背后,是旗袍,是烟火,是文学,是漂泊,是孤寂,是冷傲,是市井,是情欲,是禅意,是传奇,是浓墨重彩的民国,是一个永远无法复刻的最好的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