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孩子经常无理取闹?竟是秩序敏感期在作怪!

2016年12月22日 14:24:51 浏览量: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中国搜索

  导读:当孩子突然变得执拗、不可理喻时,妈妈不妨想一想今天和以往有什么不同。起床程序有没有更改?就餐时有没替孩子做了他自己做的事?去幼儿园的路线和平时是否一样……如果从中找到了答案,说明你家宝宝正处在秩序敏感期。

  怀孕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等生下来就好了”;生下后我们又想“等过了百天就好了”;过了百天后,我们还在继续想“等孩子上学就好了”……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们似乎并没有变得轻松,反而怀念刚刚生下来时只知道睡觉的小北鼻了。

  尤其是孩子到了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增强,很多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时期一一到来。

  两岁宝宝 遭遇秩序敏感期

  孩子到了两岁以后,越来越多的妈妈抱怨:

  看完电视,爷爷没把摇控器放回小框里,孩子就急哭了!

  每次乘电梯都是他摁电梯,有次在商场一个小哥哥抢先,他生了好大一会气。

  亲戚来家玩,门铃响起我顺手把门打开,孩子竟然开始撒泼,非让亲戚出去,他重新开一遍才消停……

  这些“无理取闹”,让妈妈们头大。

  但是,如果你走入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现,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它是宝贝成长的必经阶段。当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被打乱,孩子内心的秩序感也糟到破坏,不会表达的他们,只能用哭闹来渲泄情绪。

  秩序敏感期,家长必须要知道!

  蒙台梭利根据对婴幼儿的研究与观察发现,秩序感与生俱来,但2-4岁对秩序的敏感性最强。

  秩序期敏感期,是宝宝在构建自己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秩序的一种要求。

  他们对每天做的事情、事物摆放的顺序,拥有自己的一个秩序观,当秩序被破坏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脾气,直到事物又恢复到他们所能理解的模样,才会安静下来。

  比如物品的摆放位置不能变、外出的路线不能变、谁的衣服只能谁穿别人穿就不行、吃饭时每个人坐的位置固定、穿衣服要先穿上衣再穿裤子然后袜子、换了被单被罩就要求换回原来的等等,如果没有按他们的想法去做,就会发脾气、哭闹甚至撒泼,这种行为就是家长眼中的“任性”、“胡闹”、“不可理喻”。

  秩序感敏感期通常有螺旋式上升的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秩序敏感期的经历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影响,所以爸爸妈妈千万别把这当成“无理取闹”!热爱秩序是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对于他们来讲秩序就像空气一样重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自然的快乐”。

  如何尊重、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呢?

  1. 和孩子共情

  当孩子因为已经习惯的或者头脑中预期的程序被破坏而哭闹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强烈要求。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平复更快,甚至瞬间变乖宝宝。

  相反,如果孩子一哭闹,家长情绪更激动,甚至喝斥、打骂孩子,不仅破坏孩子秩序感的发展,更可能造成安全感的永久性伤害。

  看护人的变更或生活环境的变换,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会带来很大冲击,使得他们很难产生稳定的秩序体验,进而影响全感的建立。

  3. 营造规律、整洁居家环境

  秩序感强的孩子更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晚睡的宝爸宝妈要改掉不良习惯,帮孩子建立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物品摆放有序,对于在环境布局上有“刻板”要求的秩序敏感期宝宝非常重要,也可培养物品归位的良好习惯。

  4. 维护孩子的物权敏感性

  明确家庭物品的使用人,让孩子明白别人的东西不可以乱动,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权处置。

  5. 重来,维护秩序敏感性的不二法宝

  如何把一件麻烦的哭闹变成秩序感的培养?“重来”,是让孩子平复的最好办法,也是帮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最好方式。

  万一事情无法重来,一定要给孩子好好解释和道歉。虽然孩子可能会听不懂,但你的态度他们能感知得到。即使他依旧哭闹,也宣泄了郁闷情绪。

  说说: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并不是一种“叛逆”,而是对秩序的一种追求,使他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达到和环境的融合。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