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凶猛,童年如何安放
校园欺凌凶猛,童年如何安放
2016年12月13日 09:52:49 浏览量: 来源:光明网 作者:胡印斌
连日来,经网络爆出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关注。10日夜间,北京市教委首次回应,称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呼吁,关注事件中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疏导;要教育好身边的孩子,不做有害他人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信息来自爆料者自述,涉嫌欺负同学的学生家长尚无直接说法,事情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彻查。不过,至少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事件是存在的。
而从更开阔的视野看,校园欺凌事件也绝非孤例,据教育部披露,今年5—8月,各地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如果考虑到仍有相当一部分类似事件并未上报,则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让家长忧心、公众不满,更为严重的是,也会给受伤害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甚至成为其在成长道路上挥之不去的噩梦。此种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伤害,一点也不次于身体的伤害,有必要真正重视起来。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校园里的冲突、碰撞就是一种鲜活的教育。尽管很多人都认同孩子应该接受挫折教育,但这里所言的挫折,显然不应该包括暴力欺凌。一个欺凌成为常态的校园,不可能安放好孩子的童年。如果可能,我们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快乐安全。
一个安全的校园,首先有赖于教育机构、教育从业者的责任到位。也即,师者有责任、有义务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比如,不能只追求成绩,而对学生的品性、行止并无更多的约束与管教;又如,对于“特别能捣蛋”的孩子,有必要从严管束,必要的时候不妨交由法律惩处,而不能单纯地以宽容来作为托词;还有,学校也不能动辄以“校园里的问题在校园解决”为由,甚至采取某种给家长施压的办法,拒绝社会监督。
此外,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一方面,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平等交流意识,要与孩子交朋友,而不是动辄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施压。我们注意到,几乎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都不是随机的偶发行为,而是有着较长、较频繁的过程。如果孩子在这其间能够主动与家长沟通,相信问题会得到及时解决,至少,不会出现严重的极端事件。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愿意将此类仅靠自己已经无法解决的问题诉诸家长。这可能与孩子堆里的“社交恐惧”有关,却也与家长日常的压力扯不脱关联。事实上,正是某种居高临下的爱,使得孩子往往习惯于闭上自己本来应该唧唧咋咋的嘴。
另一方面,除了成绩之外,家长也该更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智问题。当下,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很多家长出现“本领恐慌”,往往将精力用于抓成绩、报各种班上面,而恰恰在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辅导方面出现了“缺课”。不管是被打的小孩,还是打人的小孩,总体而言,其实都是这种教育的受害者。事先不理不睬,或者漫不经心,遇事则不敢面对、缄口不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质上讲,小朋友入世之初,都是有动物性即攻击性的。礼貌、尊重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距离等等,是后天培养或者规训的结果。家长、学校、社会,都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考量。毕竟,在孩子的世界里,好多问题还是要靠自己来应对与解决。这里边有成长的烦恼和痛苦,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必由之路。
校园本该是孩子们的安全岛,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校园里快乐成长。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一个校园欺凌事件频出的教育共同体,显然与这些宏大题旨并不符合。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123成北大新生得了“空心病”?专家:对大...
- 2016-12-08我是小小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