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听美国教授讲未来学校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16年11月30日 16:12:48 浏览量: 来源:评价万花筒公众号 作者:严文蕃

  本文来自美国严文蕃教授在刚刚结束的2016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分享。他说,在信息社会里,碎片化知识随处可得,知识不再是力量,但是怎么把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怎么运用知识,这才是关键。

  此外,严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写作的重要性。美国发起的STEM教育,后来加了艺术(Arts)变成STEAM,现在又演进为STREAM,多出来的R指的就是写作。未来社会,写作是一项异常重要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未来学校的学生着重学什么,它看重什么,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美国和其他国家实践的启示。

  第一,从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的结果,也就是国际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来看有什么启示。这个是第一次中国参加PISA考试中阅读(Reading)部分的成绩,我们比较一下美国、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和台北、香港、上海这些中国城市学生成绩的分数。

  很明显,高分段里面中国占19%,美国高分段里面占10%,低分段中国只占5%,美国占17%,谁好谁坏?我们再比比数学,数学更明显,中国数学高分段占了50%,美国只占了10%,相差巨大。科学也是差不多的趋势。

  这三个最主要的课程比下来中国最好,那为什么还有好多人要去美国学习呢?后来,PISA考过以后英国特地派团到中国来学习,一年之后,又回去写了一个报告,内容是中国的数学掌握性学习的报告。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在数学的掌握性学习上面非常好,这方面是美国和英国人的短板,他们要学习。那我们有什么短板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未来学校学什么,实际上就应该是继续发扬我们的长处,然后改进我们的短处。

  未来的学校不是说全部丢掉重来,最危险的事情是做教育的人跟其他行业的人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全部快速地变化,然后就有钟摆现象,就是折腾。

  回过头来,未来的学校学什么呢,就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也就是指心智和体力都要发展,心智方面又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学术里面又包括知识和能力的,知识又包括考核制度。

  中国学生更擅长蓝色部分的学习

  那我们如果把这个作为两条线,就等于好比全面发展的两条腿,全面的人应该两条腿都发达,不全面就是某一条发达,另外一条不发达,中国哪一条腿发达?

  刚才PISA的成绩就反映了这一点,中国考的都特别好,中国现在缺的是黄色这边的,蓝色部分是不错的,这是第一个反思。

  我们非常欣赏朱永新老师提出的新教育的核心的计划——让师生过一个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我们只做左边那条就不完整,两条都一起做那就是完整。

  未来学校更强调“核心素养”

  第二,现在大家都在谈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对于建立未来学校和学什么有什么启示呢?

  中国的核心素养模式,包括三块,第一块文化基础,中国悠久的文化,所以一谈到文化基础中国就有文化底蕴;第二块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个目的是学会学习;第三块就是社会,除了自我发展还要做社会人,社会是责任担待,公民的意识问题。

  中国核心素养

  我们来看看美国人,美国人也在总结,未来的学校学什么。美国人认为核心是能力——创新、批判、沟通、合作。

  美国的核心素养——“6C”

  前面两个“创新和批判”大家知道,创新的第一条件是批判,所以美国人经常讲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因为他要造成不一样的氛围,然后才可以创新。另外,互联网特别强调合作,互相理解,就是沟通合作很重要。

  但是跟我们的“社会人”认知不同的是,他的社会人是建立在个体人的情况下,所以特别强调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品质,放到大的社会来讲又特别强调公民,公民实际上就是担当和奉献这两个东西。

  整合以上四个要素做一个对照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的同异。第一个相同的,大家都体会到未来的学校就是为未来服务的,不要看太远的未来,就看现在的未来也就是21世纪,需要的就是创新、批判、沟通、合作。

  实际上未来的学校强调的就是一个东西——核心素养。如果把核心素养换回到学习里面,我们学会什么能力呢,就是学会面对复杂情境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能力。

  写作能力日益重要

  另外,大家特别热衷谈论STEM,这个也代表了未来学校学什么的趋势。

  STEAM构成图

  从最初的STEM,后来加上“A(Art艺术)”成为STEAM,再到现在的STREAM,当中又加入了R。这个R是什么呢,就是现在讲的写作能力(wRiting)。为什么写作能力这样重要?因为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写作。

  中国有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美国也做这个调研,把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跟一般的科学家来做对比,差别在什么地方。

  差别不在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在写作。获得诺贝尔奖的要比一般的科学家写作能力高上20倍,这是统计的计算,但是实际可能是100倍。

  写作非常非常重要。阅读是进,写作是出,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学生很厉害,那还得看他写了什么,美国最痛苦的就是很多人不会写。

  再问一句,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个能力,哪个最重要?如果只能选一个,我会选“写”。听和读,我们可以叫做“进来”,说和写是“出去”,英语好不好只有会说和会写才能知道。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