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替课风行 竟成产业链
高校替课风行 竟成产业链
2016年11月15日 10:34:52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邱墨山 叶雨婷
学生变中介,替课需交“手续费”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如果想要进入某些“替课群”,还需要向“群主”等管理者交一定的“手续费”。而这些“替课群”的组织者大多数也是在校学生。
湖北某大学学生周小安告诉记者,她曾去替课群找人帮她上课,进群前,被要求向群主交1元“手续费”。
据记者了解,像周小安这样进群要交“手续费”的替课群并不在少数。在这些“替课群”中,需要交“手续费”的QQ群相似度很高,有着统一的标识,在群简介中都自称是“品牌替课”。这些群的地域遍及全国各个地区,涉及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宁波大学、滨州学院、三峡大学等多所高校。
在这些需要缴纳手续费的群中,所有提供“替课服务”的群成员被群主禁止发言。如果有人发布寻找替课者的消息,不会得到直接回复。据其中一位从事替课“服务”的同学透露,“群中的生意由群主统一进行管理,分配给合适的人员,然后群主会从替课费中抽取5~10元不等的管理费。”
而在另外一个名为“北京大学替课代课总部”的QQ群中,则通过缴纳保证金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该群群公告写道:“替课的、找替课的,都要在群主这里交一部分保证金。如果出现替课不去的情况,将会把替课者的保证金交给找替课者,作为精神补偿。”
一替课群群主告诉记者,在替课群中活跃的替课群体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这些替课群的群主和从事替课的人员几乎都是学生,他们就是想多赚点零花钱。”
“来群里找人上课的特别多。”从事替课的大学生万源告诉记者,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两节课连着上,收入30元。“我一周至少能替20节课。在各大节日前后,好多人急着出游和回家,生意特别多,‘收入’也比较多。”万源说。
替课背后是学生与学校课程安排的矛盾
有偿替课已经不止一次被媒体曝光批评,同学图省事,任课老师对待同学的出勤率“一刀切”成为替课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寻求替课服务,有些高校学生认为自己确实有苦衷。大学生小何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家中刚好有事不能去上课,可是这门课如果不到,不管什么理由都会直接被扣考勤分。“这是老师当时定下的制度,说是为了一视同仁,保持公平,不能通融”。
事实上,针对替课这一现象,各大高校也是“奇招”频现。据相关报道,四川大学曾采用“签到神器”,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编号,上课时输入自己对应的编号,可以用来点名签到、答题、为课堂评分。南方医科大学采用了微信线上问答点到的方式,学生都要用微信实名制加入学校的教务微信平台或其他相关的商业平台。除此之外,一些高校还采用了辅导员巡堂、设置考勤委员等办法来阻止学生逃课和替课。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石萍告诉记者,她的课堂上还没有发现过找人替课的现象。她偶尔要求学生签到,但不是期末成绩的唯一参考标准,出勤率所占的比重很小。
石萍还认为,找人替课是学生缺乏责任感与担当力的表现。“又想要学分拿文凭,但是又不肯脚踏实地上课学习,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同样也是在破坏社会的诚信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云教授则认为,既然一些学校存在这样的替课行为,就值得学校和教师们反思。“如今大学替课成为一种产业,学生这么做当然是难辞其咎的。但是,一些课堂和课程缺乏吸引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继续采取‘填鸭式教育’,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校纪,大力打击替课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整改,‘替课热’自然而然就会受到遏制。”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相关阅读
- 2016-11-15解开“校内减负校外加”的新考题
- 2016-11-13这两天你的标准姿势 是不是这样的?
- 2016-11-11期待北大综合改革的“蝴蝶效应”
- 2016-11-1150.7%受访大学生表示上大学就意味着独立
- 2016-11-11向“严进宽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