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为何不快乐?55.9%受访者直指家长不懂事
懂事的孩子为何不快乐?55.9%受访者直指家长不懂事
2016年09月02日 14:43:43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冲 杨毅
55.2%受访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懂事是“假懂事”
调查中,有55.2%的受访者指出,很多人心目中的“懂事”,并不是真懂得事理,而是察言观色,是“假懂事”。
“直白地说,小朋友是不是‘懂事’的判断,绝大多数是来源于父母。”刘思宇说,仔细回想一下,你从小被教育要当一个诚实的孩子,但你却被允许甚至鼓励说一种谎话——明明很喜欢的东西违心地说不喜欢,“其实你哪里是‘懂事’?你只是过早地‘懂父母’。在父母看来,孩子顺从自己就是‘懂事’,而忤逆自己心意,都是‘不懂事’。”刘思宇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但影响了我们幼年的价值观,还影响了我们成年后的幸福感。
现实中,有很多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并不快乐。57.9%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孩子过于顾忌他人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5.5%的受访者直言他们需要扭曲自己,去迎合大人。44.7%的受访者感觉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成为一个讨好者。
40.6%的受访者直言这种懂事是假的,其实已经失去自我。32.0%的受访者感觉这种“懂事”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不敢对抗,活得小心翼翼。
“为什么懂事的孩子就不能‘熊’?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可以‘熊’但你必须为自己行为负责。我想这才是我为什么快乐的根源。因为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熊’,知道收拾残局。”在某杂志社工作的90后青年赵展翔认为,这才是真懂事。爸妈说啥是啥,那不是懂事,是顺从。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懂事”和“压抑天性”并不能划上等号。42.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懂事的孩子同样可以表达自己。29.3%的受访者觉得得看是真懂事还是假懂事。仅28.4%的受访者认为懂事的代价就是压抑孩子天性。
孙宏艳也认为,懂事未必就是压抑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一定要教育引导孩子懂社会规则,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但她直言,现在“听话文化”确实存在,坚决要求孩子顺从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调查中,55.9%的受访者直言,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家长懒惰——只为自己省心,压抑了孩子天性。
56.5%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为了“面子”要求孩子
应该怎样对待“懂事”的孩子?53.0%的受访者认为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46.2%的受访者希望给他们任性、放肆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我们开始反思,开始认识到‘爸妈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可能是错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为人父母。我们开始正视并且表达在亲子关系中的正常诉求。”周谧说,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会坚定地维护孩子正视愿望和表达愿望的权利——这一点比所谓的“面子”要重要得多。
在张慧看来,要获得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欺软怕硬,不恃强凌弱,不偏心溺爱,不道德绑架。孩子不需要有“懂事观”,他们只需要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知错能改,不卑不亢。
“我们以后会有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是一个‘熊孩子’?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自己曾经是被打了一顿就‘老实’了,顺应父母的心意就‘安全’了,我们从来没被讲过道理,我们却要对自己的孩子讲道理。我们真是苦哈哈的一代。”刘思宇感慨。
但刘思宇内心无比坚定的一点是:想有比我们更好的孩子,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首先,我们要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要有强大的内心去摆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去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表达愿望,学会真诚友善地和他人相处。然后我们会拥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懂父母”的孩子。
调查中,56.5%的受访者希望家长不要为了“面子”一味地苛求孩子,49.0%的受访者希望家长做到不偏心溺爱也不道德绑架,47.2%的受访者认为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灵魂来尊重,41.2%的受访者建议既满足孩子愿望,也不无限制纵容欲望,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