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才开学“熊孩子”闹上“心病”

2016年09月02日 14:43:49 浏览量: 来源:千山晚报 作者:于金来

  暑假已经结束,新学期从昨日起正式开始。不过,突然由休假状态转入学习状态,很多孩子内心不免有些许不适,甚至有种“恐惧”的心理。昨日,记者从市康宁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开学前,门诊每天都会接到多例受“开学综合征”困扰的学生,门诊咨询量比三周前增加了两成。

  担心同学关系不敢去上学

  前日,九年级学生小丽(化名)跟母亲来到了市康宁医院心理门诊。小丽妈妈告诉医生,8月31日是到校日,可小丽怎么也不去学校,在家里又哭又闹。她询问小丽拒绝去学校的理由,小丽告诉她,因为自己和同学关系不好,同班同学都不愿和自己接触,无论是学习还是下课玩,自己总是被同学们嫌弃,心里非常难受。小丽的妈妈说,要开学了,小丽因为此事非常闹心,甚至出现了失眠、悲观的情况。只要家人一提上学,小丽就说如果去上学,自己还不如死了。她非常担心小丽的情况,这才带着孩子来到医院诊治。

  开学前男孩恶心肚子疼

  小强(化名)是某中学高一学生,眼看要开学了,他却在赶暑假作业的时候觉得浑身不舒服,和妈妈说自己恶心、肚子疼。刚开始小强的妈妈以为孩子是感冒了,可是吃了几天的药,孩子的病情不但毫无缓解,还出现了失眠等现象。最终在心理门诊,小强向医生吐露了心声,原来进入暑假以来,他常常是玩网游到深夜一两点才睡觉,中午11点左右起床。开学前一周,为了赶完暑假作业,他加班加点,每天作息时间更混乱了,以至于莫名其妙地感到精神萎靡,全身不舒服。

  想痊愈得先治好“心病”

  对此,市康宁医院心理门诊主任郑红表示,临近开学的一个星期,心理门诊的门诊量比三周前增加了两成,绝大部分是学生患者。虽然临床特征可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都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胃口不佳、失眠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但普通门诊却查不出具体病因,这些都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与小学生多是由于课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不同,来门诊咨询的中学生、大学生更多的是因为社交焦虑导致的心理压力。一般都是因为不想去上学,甚至出现生理反应。郑红表示,这些生理症状就是典型的心理投射到生理的反应,也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有治好了心病,身体才能痊愈。

  想要改善“开学综合征”,家长应在孩子临近开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从分散活动渐渐调整到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定点规律吃饭。此外,“收心”也不能急刹车,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期的打算,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此外,对孩子要多鼓励,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引导孩子对新学期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大至整个学期,小至每天的学习生活,一般“开学综合征”在开学二至三周后就会随之消失。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