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夜暴涨400万粉丝,孩子最该向杭州“洪荒少女”学什么?看看语文特级教师的独特视角

2016年08月11日 16:39:43 浏览量: 来源:升学宝公众号 作者:沈蒙和 王毅

  一夜暴涨400万粉丝,孩子最该向杭州“洪荒少女”学什么?看看语文特级教师的独特视角

  现在应该没人不认识傅园慧了吧?这个在奥运游泳赛场亮相的杭州姑娘,前天凭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圈粉无数  (包括鹿姐姐),据说已经火遍全世界 ,微博粉丝数从开始的十几万已经暴增到400万+。

  有人称她为“一股清新的泥石流”、“泳池里捞出的表情包”,因为随便一张截图都能戳中笑点!你们感受一下↓↓↓

  以下是网友们对其率性答问超级无敌夸张表情的评价。

  @少女壁纸匠: 运动界的新网红,单纯不做作! @晚安我的安: 我的天啊,太可爱了,完了完了,太可爱了。她有她自己的世界的感觉! @那棵树又生气了: 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发自内心的开心。 @艾米金色太阳: 这表情太可爱太丰富了,希望中国运动员都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表情。

  一夜之间,中国游泳队的傅园慧成了全国人民的“傅爷”。她的人气,甚至超过好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 关于“傅爷”的成长史,请戳鹿姐姐昨天的推送: 《 他们的“洪荒之力”来自哪里?最大的“能量源”其实是父母  》  )

  “傅爷”何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普罗大众的普遍赞誉?

  用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的话来讲,主要在于 傅园慧的回答,真实而又个性化地展现了自己。

  前几年,曾有著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夺冠后接受采访时,因为“忘记”“感谢祖国、感谢教练”而被体育总局批评。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很多运动员便选择了"正确的话”,而这种正确的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体现不了运动员的个性。

  “傅爷”的可贵,在于没有按照常规套路,而是怎么想,怎么说,非常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她对自己的成绩喜出望外,甚至表示“很满意,对明天比赛没有期待”。这样的神回答,因真性情而让人激赏。这样的回答,也让“傅爷”成为这届奥运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她用自己的语言个性,真实地展现了自己。

  当然,真实地展现自己,为自己加分的,还包括她超级夸张的表情包和她的洒脱不羁。这些肢体语言,也是表达自我的一部分。

  当别人都在搜集“傅爷”的表情包时,这位语文特级老师的视觉与众不同。 从 “傅爷”的走红,张老师联想到如今 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失真”现象,并且提出了写作的出路——

  我曾在贵阳某所名校上过一节作文讲评课。课前两星期,收到孩子们写的《我的小伙伴》,我哑然失笑。班级里,居然有“十胞胎”——原来,有十个孩子们写伙伴的外貌, 无一例外地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 这是典型的缺失个性的格式化写作。

  这样的格式化,在当今儿童写作中,不胜枚举。

  ▲ 写爸爸妈妈,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写“深夜送我去医院”或者“雨天送来雨伞”;

  ▲写清洁工,全国就只剩下一个清洁工,穿一样的衣服,干一样的活,说一样的话,个个是劳动模范;

  ▲写高兴,总是“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

  ▲写着急,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

  不久前,某地举行小学生主题征文“我们的传家宝”,十分之一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写到奶奶或外婆留下一件打满补丁的衬衫。令人啼笑皆非。点击标题阅读:《惊呆了!小学生征文比赛,居然冒出了上千件补丁衣服,真相是……》。

  这种因袭他人表达方式的写作现象,和运动员在获得冠军之后所说的“感谢祖国,感谢教练”的千篇一律的表达如出一辙,那就是“没有自己”。正如诗人陈先发在《黑池坝笔记》中写的:

  我们目睹的月亮上,有抹不掉的苏轼,我们捉到的蝴蝶中,有忘不掉的梁祝。

  写作,本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件,表达的是“自己的见闻、体验、感受和想象”。而很多时候,学生的“见闻、体验、感受和想象”,却如此惊人雷同,这是为什么?原因无他,简而言之,是 我们的学生思维过早地被定势,过早地被已有的“经验”所绑架。于是,写出来的文字,就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这种流水线般的写作,离写作的本质越来越远。

  作家韩寒在《南方周末》曾调侃:

  中国人说谎,是从小学生写作文开始的。

  这话固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得不承认,它道出了当下中小学生作文套话、假话、大话成风,习作能力普遍低下,创意严重缺失的现象。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作文的评价标准、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窃以为,当下儿童写作缺乏个性 、缺失创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者,长期受高考、中考作文评价标准的影响,大部分儿童将所谓的“文采”、“好词好句”当作了写作的最高追求。 一些无病呻吟、辞藻华丽、矫揉造作的文字,被判为高分作文,更是助长了学生作文的不良习气。儿童写作,不是在真正表达自我,而是不断地迎合阅卷老师,逐渐背离了写作的初衷,更遑论个性化表达了。

  二者,教材编排存在事实上的硬伤。 当前,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合编,写作沦为阅读的附庸,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的阅读教材,主要是以“人文”主题为主线来编排,不是以语文能力为主线来编排的。这样逻辑框架下的作文教材,势必无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而且,教材中的文字,大都按照成人视角选编的,真正富有童心童趣的文章不多。学生在这样的教材体系熏陶下,个性化表达更无从谈起了。

  三者,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分追求意义、价值,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写着和自己的关系不大或者不感兴趣的题材。 比如,三年级孩子,写的是《熟悉的人》《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些无趣的题材,只能逼着孩子们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儿童本是极有创意天赋的,我们恰恰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精彩生活,让他们写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心灵感应不到的生活,如此,他们只能以“假大空”的语言,来应对成人的要求。

  那么,儿童写作的出路在哪里? 台湾创意导师李欣频在《创意天龙八部》中谈到:

  创意是一种发现与提升的过程,发现不同的角度,提升不同的视野。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去“发现与提升”,发现儿童写作,有无“另一种可能”。这“另一种可能”的发现,就需要我们要从上述谈到的“评价”、“教材”、“教学”三个层面,重新思考写作,发现写作教学的新角度,提升不同的视野。

  第一,最重要的,要从评价改革做起,要鼓励儿童不落俗套,有创意个性化表达。教师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儿童写作,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句子,确立自己的表达方式。“傅爷”的率真的回答 、夸张的表情,都是她独特的表达方法。唯有真实而独特地表现自己,你才能脱颖而出。

  第二,在教作文过程中,要兼顾好教材内容和自选内容的关系。“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母语学习经验的精髓。但如果我们只用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仿写,学生的语言很可能因之而“高大上”,因为教材语言和学生语言,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教材中规范的语言,只能起着“丰富和发展”儿童的语言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儿童自己的语言。事实上,儿童文学中的语言,和儿童的语言非常贴近,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选用课本以外的富有想象力和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海量阅读,模仿写作。

  第三,要拥抱火热的生活,鼓励儿童吸收鲜活的语言材料,并在教学中不断引发学生“头脑风暴”,激活创意思维,增强语言表现力。像“傅爷”那样,在奥运会这样严肃的场合,借用电视《花千骨》中的台词(本身也已成为流行语)来回答,这本就是一种鲜活的表达。作文教学,也要引入源头活水,鼓励儿童不拘形式、有创意地表达。唯有创新,表达才有新意。

  来源:创意写作吧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