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权威解读:2016食品安全8大热点

2017年01月11日 13:48:24 浏览量: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解读专家: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热点六

  食品标签的是与非

  科学解析:现在大部分产品标签上存在的瑕疵与产品本身质量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企业还是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细则的研究,避免此类漏洞的产生,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解读专家:元晓梅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热点七

  100%果汁被质疑虚假宣传

  科学解析:100%果汁产品在包装上向消费者明示产品配料中含有纯净水,表明该产品属于复原类的果汁。在产品名称前面标注100%,目的是如实告知消费者内容物的果汁浓度。目前,采用浓缩果汁进行加水还原制作纯果汁是国际通用的加工工艺,并且相较于非复原果汁,复原果汁具有便于保存和运输,降低成本,延长产品保质期等多方面的平衡优势。

  解读专家:胡小松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热点八

  引发关注的“胶水牛排”

  科学解析:“重组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当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世界肉类加工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重组技术中使用的“碎肉”是肉的分割或者肉块修整中产生的,绝不等同于“劣质肉”。另外,这类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胶是从海藻当中提取的纯天然多糖类物质,跟建筑用胶和塑料用胶完全不是一回事。

  解读专家:王守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权威解析食品安全现状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对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解析总结道:“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对全国食品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来看,整体情况良好,质量趋于稳定,表明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的情况依然是稳中向好。”孟理事长表示,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的普及,使目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难点和重点转移到网络自媒体平台。此外,对2016年的食品安全热点分析表明,“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输欧茶叶含高氯酸盐”、“香港检出市售大闸蟹中二噁英超标”、“麻痹性贝类毒素”及农残、药残等,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中难度最大的原料污染问题已浮出水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稳中向好的食品安全形势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农业和食品产业的结构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日益增长的诉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他说,“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两方面的矛盾,遵循风险分析的框架,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稳步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

  对于2016年食品安全全球面临的挑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二室主任钟凯说,全球贸易带来的结果是让每一个食品中都可能含有多国的原料。比如有消费者去欧洲购买牛奶或奶粉,但其实欧洲动物饲料里面基本上都是中国生产的添加剂,也就是说,因为中国生产了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我们中国消费者才能从欧洲买到安全的乳品。如今,全球的食品领域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是共同面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