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戴上党徽走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2016年07月22日 09:23:5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越

  【人物名片】李森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愿把志愿服务当成终生事业,将我的中国公益梦践行到底。”

  2000年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队伍,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此在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时,都会仔细地在胸前戴上党徽。13年来,他始终坚持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李森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几乎与党龄同长。2000年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队伍,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兴奋的他从此在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时,都会仔细地在胸前戴上党徽。13年来,他始终坚持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为独居老人、脑瘫患者等弱势群体点亮一盏灯。

  做好事,心里踏实

  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李森的想法很简单:“做好事心里踏实、充实。”

  他常去探访70多岁中风瘫痪的刘姨,刘姨下不了楼,他背她下楼;刘姨怀念过去,他就推着轮椅带她出门游览;刘姨牵挂儿子,他用电子邮件与她的儿子联络,把刘姨儿子发来的信息和照片及时送给她看。这些年,李森服务的老人增加到了10多个,很多独居老人都很喜欢他,陆婆婆就经常拉着李森的手对邻居说:“他真是个好党员,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志愿队,我晚年就不用忧心了。”

  李森还照顾过许多脑瘫患者和智障儿童,他专门学习了相关医学知识,为脑瘫孩子作辅助的康复治疗,手把手教智障儿童画画、写字、说话,他还定期到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到粤北山区给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具,到少教所与失足青年谈心。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名志愿者。”李森说,这是在公益路上一直激励自己的一句话。

  传递“爱的救生圈”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李森深深感到自己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动更多的人参与,才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作为支部书记,他要培育和带动党员志愿服务骨干,通过他们把爱心和阳光播洒出去。

  2013年夏天,李森在探望露宿人民桥下的流浪者时,认识了流浪者小唐。小唐想要一件救生器材,李森不解,但还是送给他一个救生圈。让人意外的是,在拿到救生圈的一个月后,小唐跳入河中救起一名轻生的年轻女孩,“流浪汉携救生圈见义勇为”引发社会轰动。李森感慨道:“其实救生圈就像生命循环一样,将爱不断传递下去,这就是志愿的精髓。”

  “在广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我们的队伍中党员、青年占大多数。我见证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李森坚定地说。

  2001年,李森建成了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网站——广州青年网。用“互联网+”培育志愿服务力量,为志愿者提供服务搭建了舞台,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了寻找服务的途径。目前,李森所开办的网站注册用户已超20万人,网站每周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召集达五六十个,提供的志愿服务岗位1000多个,被誉为“哺育青年志愿者的黄埔军校”。

  多年来,李森还坚持到高校以及社区道德讲堂宣讲,还陆续出版了志愿者书籍、网络杂志,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用“火炬”照亮公益路

  在2012年注册了“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工服务中心”非盈利社会组织后,李森很快便成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专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丰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明镜社工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纷纷要求成立党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他在他的社工机构、所带领的启智服务总队都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创设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志愿者必须佩戴党徽上岗,亮明党员身份,“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

  李森注重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主动与天河区212个社区和其他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4年上半年,在天河区委的指导下,李森成立了“关爱残障儿童”工作室,以“社工+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服务。

  这正是党务工作者组织党员带头做好事的进一步延伸,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找到爱心的家园,促使全社会“寻找正能量,颂扬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实践正能量”蔚然成风。

 (张越整理)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