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先锋极光绿

2016年02月15日 12:15: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张越

  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20多年的创新发展,使中联重科逐步成长为一家全球化企业,并成为业内首家A+H股上市公司。2011年,中联重科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其体制创新被国务院国资委树立为混合所有制的“样本”。

  眼前尽是钢筋铁骨的大型机械,但你能嗅到那种“向上”的勃勃活力。自创立以来,中联重科一直以6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2015年,其产品也由原来的黄色涂装,与时俱进地“蝶变”为极光绿、星耀灰、砂砾灰,时尚又先锋。

  这种极光绿,代表着生命与成长,也是对中国制造最好的期待。

  这家刚满24岁的混合制企业,在最好的年纪走到了很多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生产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单在国内就有15座大型园区,分子公司遍布40多个国家,为来自全球6大洲的8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混合中如何融合

  “你现在看到的园区叫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占地面积约1500亩。”走在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的产品展示长廊上,公司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兼党群工作室主任杨永告诉我,早在2008年,中联重科就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

  中联重科的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拥有50余年的技术积淀,是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

  作为国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中联重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后,通过重组并购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新一轮改革中,中联重科的体制创新再次被国务院国资委树立为混合所有制的“样本”。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在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企业改革的多种矛盾冲突中承担起必要的政治社会责任?如何在新的体制结构下,为党建工作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

  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詹纯新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2013年7月1日,如往年一样,庆祝建党92周年暨“七一”总结表彰大会在中联科技园隆重举行,他回答了这个问题:“中联重科21年的发展,正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我们从国家科研院所走向市场,从国内走向国外,把一个风雨飘摇的科研机构发展成为全球第六的跨国公司,这是体制持续创新的结晶,也应当是我们体制自信的源泉。实践一再告诉我们,中联重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在党和国家好的政策环境下,规范经营,勇于探索,是因为我们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从而凝聚起所有中联人的力量。”

  体制发生了变化,但党员同样在发挥着作用,党组织同样在引领着企业大步向前。

  每年一次“整风”

  结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试点,中联重科党委制定了《中联重科党建工作创新实施方案》,当中明确了《中联重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工作汇报、党委负责人谈话、台账调查、群众座谈举报等方式考核党支部书记,合格的发放书记津贴,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免除职务、责成改选。

  混凝土机械公司的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杨永就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基层书记。

  每年年底,中联还会对企业的各级党组织进行评先评优,最高奖励30万元。

  2015年,中联重科印制了一本党支部书记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本支部党员名册、积极分子名册、组织生活记录等内容,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台账实物,一年一本,年底交党委存档管理,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流于口号,不能落地的现象。

  中联重科组织高中层干部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封闭式学习班。这个学习班除了学习,还有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全体参会管理人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刻剖析,只说缺点,不谈成绩,由其他参会人员点评。没有半数以上认同通过,当事人需要重新“自我批评”,直到通过为止。

  曾有一家央企来中联学习,表示一定要取得真经,当时负责董事长办公室的高级总裁杜幼琪回答:“中联重科最大的经验就是这个‘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年一次思想整风,坚持走正道、干正事。但不是谁都能学到,因为没有几个企业一把手敢于带头在台上对自己进行那么深刻的自我剖析、自我批评。”

  队伍中的“星”

  中联重科有在册党员4160名,下设7个基层党委,5个党总支,160余个基层党支部。

  要凝聚发动这样一支队伍,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

  “中联之星”是中联员工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每年要从2万多名员工中推选出十位品质才能俱佳的员工。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研发党支部有一批超高质量的党员,博士、硕士的比例超过90%,在液压课题组、结构课题组、知识产权课题组等主导部门,都由党员带头攻坚,而公司党委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就是一位“中联之星”。这位十八大代表,曾经是高校的一名老师,后来从普通研发岗位一步一步成长为中联重科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院院长。

  采访当天,我遇到了2013年度的一位“中联之星”,他叫万海砚,是中联重科团委委员兼综合党支部书记。小伙子坦言,搞党建工作,一开始“压力山大”。

  “董事长就在我们这个支部。”万海砚的绰号——党委书记的支部书记来自于此,公司的其他几名高管,也隶属于综合党支部,“刚开始真不敢接这个工作,鼓起勇气做了,发现是自己顾虑太多。”

  “有一次开党支部会议,我们坚持让詹董事长坐中间,给大家讲讲话。他不肯,对我说:‘小万,你是支部书记,你主持,我坐一边。’”万海砚笑着回忆道。

  中联重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驰总结说:“不管身份体制如何转换,中联重科始终坚持党要管党。我们现在对党委的定位非常清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助力企业生产经营。有为才有位,而有位则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追求的良性循环。”

  □点评

  中联重科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创新创业之路,跻身国内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第一方阵。在实践中,该企业始终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建强、发展强的楷模,其理念、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李晓宏,湖南省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