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要做善用网络的行家里手

2013年11月10日 15:46: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钟黎明

  余姚大水消退了,但是关于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话题却在升温。

  在亲历了余姚水灾、温岭患者杀医两起突发事件之后,我们发现:不管你愿不愿意,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原本熟悉的世界。知网懂网,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下工作,已成为宣传干部必须的生存本领。

  在11月1日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题培训班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更是将关键词集中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上,要求他们必须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引导,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导向主动权,着力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善对舆论、善用网络的行家里手。

  “余姚水灾”告诉我们什么

  今年十一长假后第一周,台风“菲特”肆虐浙江,“余姚水灾”成为互联网上最牵动人心的热词之一。一方面,当地党委政府带领民众及时开展的救灾抗灾行动受到举国的关注,另一方面,诸如余姚镇干部由村支书背驮、要求当地机关干部捐款“救灾”等舆情也引发网络热议。

  从10月7日凌晨大雨来袭,到11日洪水渐退,直至20日网上舆情渐止,整个余姚水灾舆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生态,舆情持续时间长、力度大,事件频率高。其间,涉及此次台风水灾,传统媒体报道3200多篇,微博相关信息40余万条,转发220万余次,评论110万余条,重点论坛的主要帖文1万6千多条,浏览量460余万人次,还有图片23万多张,相关的视频1200多条。

  在对比了新浪微博信息量后,我们发现,至10月11日“余姚大水”的信息量仅为17万条,远低于“芦山地震”的499万条和“北京暴雨”的61万条。但随后几日,余姚就从“信息孤岛”跃升为“信息港”,9日之后的微博总数比之前增长4倍;百度新闻中,9日以前“余姚水灾”的新闻数,仅以几百篇计,但那之后爆发式地增长为11万篇。

  回顾“余姚水灾”,奋战在舆情第一线的宣传干部付出了极大的智慧和努力,也从实践中找到了工作的差距和问题。从整个舆情应对情况看,工作部署及时,主流媒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正向引导;注重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各方支持,及时启动了重大舆情防御机制;反应迅速,全力开展网上舆论管理。但从余姚水灾舆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生态看,我们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一些领导干部对突发事件反应不敏感,慢半拍,习惯冷处理,恐网惧网。比如舆情信息传递不够畅通,有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传递方式不熟悉,信息报送不及时。再比如,应对媒体的能力不强,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主动引导舆论的能力,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此外,我们的舆论应对机制尚不够健全,新闻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有待改进。

  知网懂网,领导干部不能当鸵鸟

  对于互联网新兴媒体,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基本的立场问题。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思想文化新领域,到底是挺身而入还是裹足不前?是与时俱进还是墨守成规?

  “舆论特别是网上舆论工作,不仅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牢牢掌握网上舆论斗争的主动权,着力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善对舆论、善用网络的行家里手。”11月1日,全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题培训班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如是说。

  互联网是一种潮流和趋势,我们躲不掉也逃不掉,不碰网、不沾网只是一厢情愿、自欺欺人;互联网是一块阵地,我们不能丢也丢不起。面对躲不掉的潮流,丢不起的阵地,我们不能当鸵鸟,以为把头埋在沙子里就万事大吉。

  领导干部要努力提升引导和驾驭舆论的能力和水平。此次培训班提出五条要求:要知网懂网,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要敢说会说,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要严管严治,依法打击网络黑嘴和网络谣言;要为我所用,积极运用网络联系和服务群众;强基固本,切实强化互联网管理力量。

  正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多上网、勤研判、懂规律,敢发声、能发声、会发声,这已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需要学习掌握的职场生存技能。

  当前我省正抓紧建设“浙江发布”政务微博发布平台,各地也将建政务微博,联台成网,从而拓展党务政务公开渠道,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同时,把网络作为新时期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完善领导干部在线访谈、重要网站网民留言办理、民生帮忙服务等载体。省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平台、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控平台等技术管理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不失基本分,宣传干部要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应用,互联网不仅是新媒体,对很多社会成员来说已成为主要媒体;互联网不仅具有强大的媒体功能,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将是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变量”。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浙江近年来的突发事件日趋增多,舆论热度处于全国前几位。有关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浙江经济发展较快,许多问题容易先发,应对机制无从参考,容易引发炒作;另一方面浙江是政治大省,为国内外关注地区,容易引发事件。宣传干部处于舆论引导第一线,是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必须先强起来,对突发事件把控得了,在舆论引导上不失基本分。

  近年来,我省宣传系统一直十分重视对宣传干部的舆论引导培训,仅今年就已办过三期培训班。继此次全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题培训班之后,省外宣办还将推出数期有关舆论引导的培训班,加强我省宣传干部的互联网知识和舆论应对能力。

  宣传干部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提出要着力加强“四种能力”的培养。首先是着力提高舆情的发现能力,要配强网络察看力量,及时掌握网上舆情信息,做到不遗漏。第二是着力提高舆情的研判能力,占据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今年全省范围的“三改一拆”行动报道,就比较好地进行了议题设置和科学引导,推动了工作顺利平稳开展。第三是着力提高舆情处置能力,要及时有效发声,把好信息发布关;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把好舆论引导关,善待媒体、善管媒体、善用媒体。第四是着力提高舆情的应对保障能力,加强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

  融合转型,传统媒体要做纷乱信息的过滤器

  互联网上信源多样化,也杂音化。在这个多元的舆论场上,作为“新闻专业队”的传统媒体正该有所作为。在此次“余姚水灾”的舆论引导中,传统媒体的确发挥了解疑释惑的正能量作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媒体是新闻事件到达公众舆论的关键节点,可以成为网络纷乱信息的过滤器,网民浮躁心态的压舱石。

  但是面对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面对日益萎缩的读者群、日渐飞涨的制作成本,传统媒体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个别的甚至沦为网络帖文的印刷版。融合、转型、巩固主阵地等等,成为当下传统媒体负责人最关注的话题。

  浙报集团在今年11月6日启动了“全媒体融合创新专题培训”项目,计划用一个月左右时间,整个集团垂直打通,开展覆盖全员、分层分类的全媒体专题培训。在以“用户趋动与传媒变革 加快互联网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报告中,浙报集团社长高海浩提出,理解、学习和认识互联网,是浙报所有员工必须过的一个坎,也是当下传统媒体无法回避的话题。传统媒体要从原先很少考虑读者感受、很少从专业角度为读者作增值服务,走向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众包化。在这里有一个细节的变化,就是“读者”将变为“用户”,新闻宣传的灌输式将走向资讯服务的平等交流和分享。

  融合转型以求新的发展空间,浙江各传统媒体的努力探求,恰是我们舆论引导抢占主阵地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传统媒体主管部门的宣传部门,是否需要更早地转换思路,为这种“有机融合”、为构建和谐平稳的大宣传格局鸣锣开道,出谋划策。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话,也许可以算作一个回答。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