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省宣传系统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2014年11月22日 16:36: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张丽红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11月12日下午,全省宣传系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谋划我省文艺工作任务,推进全省文艺的繁荣发展。全省宣传文化系统负责人出席会议,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联、省作协、杭州市委宣传部、宁波市委宣传部作交流发言。

  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明确指导思想、把握重点任务、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开创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严把创作导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一是要树立“人民主角”观。要积极扶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艺创作,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将笔墨、镜头对准人民群众,聚焦人民的冷暖幸福、喜怒哀乐,描绘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实践和感人事迹,使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更加自觉主动地写人民、演人民。

  二是要树立“实践创作”观。今年,浙江开展了几场采风活动,特别是围绕“五水共治”这一主题,组织作家走进田间地头、住进山村农家,创作推出了《百水赋》、《钱塘江抒怀》等作品,取得了良好效果。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制度,深化“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与时代同行”作家艺术家采风活动,把身子沉下去,融入到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从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加快制订《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采风活动实施管理办法》,形成采风创作长效机制,探索下派挂职锻炼制度。

  三是要树立“服务基层”观。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积极组织“送戏下乡”、新年演出季、雏鹰计划万里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直通车下基层等公益性演出活动,推动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进文化礼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剧场。大力推行“送文化”菜单式服务,丰富节目内容,把群众“要文化”和“送文化”匹配起来,让基层群众来选择文化服务项目。

  四是要树立“群众评判”观。坚持把群众满意认可作为衡量标准,让群众来评价、请群众来检验,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校正和提升文艺创作。要改进文艺评奖方式,今后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等评选中,要考虑增加群众评委及其比重,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

  强化价值引领,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当前,文艺创作生产的作品数量空前繁多,题材类型风格多样,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有主心骨、有精气神?关键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一是要把握爱国主义这一主旋律。充分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抓好电影《精忠岳飞》、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东极大营救》和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的《南京细菌战》(暂定)等一批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力争出精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是要把握中国梦这一主题曲。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生动描绘实现民族复兴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讲述中国人、浙江人的精彩故事,把人们追梦圆梦的激情和奋斗展示出来。当前,要精心组织好反映当代浙商创业创新精神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话剧《浙商》(暂定),“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等的创作生产。

  三是要把握真善美这一主格调。这些年来,浙江涌现出许多“最美人物”、“最美故事”,如杭兰英、上柏医疗团队等,他们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要大力实施“最美浙江人”创作项目扶持工程,创作一批内涵深刻、贴近生活、反映最美人物的歌曲、诗歌、小说、广播剧、影视剧、舞台剧,展示“最美形象”、唱响“最美声音”、颂扬“最美精神”,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四是要把握中华文化这一主根脉。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灿烂。要着眼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浙江历史文化中萃取那些适合于当代、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精华,创造性地转化为文艺的内容表达,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

  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浙江文艺事业尽管成果丰硕,但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的文艺精品还比较少。强化精品意识,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

  一是抓项目规划。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组织实施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爱国主义影视创作、重点文学作品扶持、历史文化纪录片、视觉艺术创作等精品工程,立足本土、面向全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充分发掘各类既具地方特色又有全国意义的重点题材和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各个文艺门类协调发展。

  二是抓艺术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观念、内容、风格、样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原创能力,不断开辟新的艺术境界。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广泛运用现代科技丰富文艺创作手段、拓展文艺创作空间。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团结引导,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中国网络文学重镇。要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契机,考虑设立乌镇网络文艺创作基地。

  三是要抓评价激励。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群众口碑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绝不能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染上铜臭气。要制定好《浙江文艺精品奖励办法》,对我省获得国际知名奖项、国家级重大奖项的文艺精品进行奖励,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要认真组织好“五个一工程”奖、“郁达夫小说奖”、电影文学剧本“凤凰奖”、电视剧“牡丹奖”等奖项的评审工作,有效发挥评奖的导向作用。

  坚持德艺双馨,着力建设一支社会主义文艺人才队伍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德艺双馨”的要求落实到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

  一是要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价值要求,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强化人格修为,克服浮躁心态、抵制低俗现象,把做人、做事、搞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社会赞誉、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二是要致力培育多层次宽领域文艺人才队伍。科学制定文艺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文艺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使用、激励机制,打造“文学浙军”、“文艺浙军”。要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开展我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探索建立省级文化领域荣誉制度,着力培养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文艺人才。要着眼于培养新秀,加大对青年戏剧表演人才“新松计划”、青年作家“新荷计划”、青年视觉艺术人才“新峰计划”和青年影视人才“新光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的扶持力度。

  三是要延伸拓展文艺人才联系渠道。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众多,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等新的文艺群体比较活跃。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探索具体化、分众化的工作机制和手段,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创新组织形式,延伸联系手臂,加强管理服务,网罗文艺人才,并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