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

2014年09月01日 15:02: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张丽红

  5月27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全社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努力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6月25日,浙江省“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在杭州启动,“节俭”这个并不陌生的字眼,通过各种更加具象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

  节俭,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件小事,甚至小到不值一提。但为什么中央会不遗余力地对这样一个主题进行全民推广?乃至将其提升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高度?问题值得深思。

  节俭关乎立身、立家、立国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唱过这首歌,但不知何时开始,这首歌开始淡出我们的视野。甚至勤俭这个词,在一些人眼中也渐渐成为“土气”的代名词,变得有些上不得台面了。在他们看来,“节约”就是“落后”,“奢侈”则等同于“时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盲目讲排场、比阔气,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物质财富,更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民族精神。

  节俭,虽然说的是生活习惯,其实讲的也是品格,是能够影响到立身、立家、立国的重要品格。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8岁的儿子“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无独有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也援引“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教育儿子简朴就是美德。

  当然,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俭省的理解,绝非停留于修身立志,或单纯的私德标榜。俭,是持家的法宝,俗话说家无三代富,为什么?都因祖上富裕后,儿孙放弃节俭。俭,还是安邦的方略,李商隐在《咏史》中总结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穷当克俭,是美德;富而思俭,是更高层次的美德。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应成为我们放弃节俭的理由。

  节俭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咬了几口的大排、吃了几筷子的青菜、多半碗的米饭……许多单位的食堂回收区,这样的画面比比皆是。

  而在许多餐厅,两三个人点一桌子菜更是司空见惯。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杭州人小李在西湖边的朴墅餐厅请同学吃了一顿饭,两个人点了6个菜,直到起身离开,好几个菜吃了还没一半。“同学好容易来一趟,点的菜要是吃完了太难看,没面子。”小李这样说。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

  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三的资源贫乏型国家,这样的数据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当然,倡导全民节约,不是反对正常的、健康的消费,不是让大家当“苦行僧”、过苦日子,而是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节俭的美德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智慧。它使人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大自然的造化,把个人花费限制在不奢侈的范围内,把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限度内,使社会得以永续演进。

  节俭既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越是文明进步,便越是崇尚节俭,越是繁荣富强越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质。“两美”浙江的构建,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全社会提倡文明、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更加符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

  只要有心处处可节俭

  坚持俭以养德,最根本还在于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

  目前,我省启动了“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家庭”“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校园”建设也同步展开,勤俭节约的正能量正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开来。

  我们看到:

  杭州市拱宸桥街道台州路社区的“勤俭之星”张根华,把废弃广告纸、月饼盒里废弃的绸布、冰淇淋的盖子等零碎的废弃物,变成了色彩鲜艳、立体生动的盆栽花束和挂件;

  金华市民大讲堂、“一书一校读国学”、“乡音宣讲团进文化礼堂”等活动中,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构建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余姚市在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等各类餐饮点,设置了“余姚市文明餐桌行动服务承诺”告示牌,推出“半份、半价”、“小份、适价”餐饮服务;

  平阳县聘请了“五老”志愿者担任社会监督员,组织市民代表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饭店、食堂,检查浪费行为,对节俭节约情况作出评估;

  德清县以“德清嫂”治家治水、勤俭持家为题材创作出小品和歌曲,组织群众自编自演以“节水养德”为题材的快板……

  我们相信,那些像张根华一样,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却有一颗善良节俭心的人有很多,他们做起事来不是为了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凭着自觉养成的良好道德习惯,他们不是“抠门”,而是具有真正的“大德”。当这种人越来越多时,勤俭节约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国节俭养德  全民节约九项行动

  1.曝光泔水缸行动;

  2.绿色照明行动;

  3.资源循环利用行动;

  4.人人节水行动;

  5.节约一粒粮行动;

  6.一张纸献爱心行动

  7.闲置物品共享行动;

  8.节能利民行动;

  9.试点示范问效行动。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