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充分利用沿海、平原、山区资源

乐清建成特色文化礼堂带

2014年07月01日 14:29: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张丽红

  虹桥南岳社区的踩高跷、天成万桥社区的板凳龙、大荆大井头村的新年祈福礼仪、北白象磐石社区的南拳武术表演……

  时过半年,许多乐清市民还记得那场文化盛宴。2013年12月25日,一场“农村文化进城”活动在市区晨沐广场举行,这是乐清以各农村文化礼堂为选送单位,举行的首届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节。以往的送文化下乡,变为送农村文化进城,文化礼堂文化成果得以集中展示。

  农村文化礼堂是一个集主流价值弘扬、理论政策宣讲、乡土文化展示、乡风文明弘扬、文明礼仪教化、文化知识传授、群众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是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有力载体。

  2013年开始,我省全面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将其列为当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一年来,我省建成文化礼堂1337个。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乐清突出“红色细胞、精神引领”这一主题,坚持创建特色化、执行标准化、奖励层级化、参与社会化、活动经常化、整体规模化,首批建成36个农村文化礼堂,打造了沿海、平原、山区三条农村文化礼堂带,覆盖村庄201个,覆盖全市农村群众约30万人,形成了文化礼堂建设的乐清特色。

  市委书记亲自抓,各个部门形成合力

  5月28日,温州市农村“精神家园”工程暨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乐清召开。

  会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这样批示:温州市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放到全局工作的高度来研究部署,市委书记亲自抓,必将有力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可将此做法印发各地。

  乐清文化礼堂的建设情况,是温州文化礼堂建设的一个样本。建设过程中,乐清在“结合”上做文章,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多方合力推进。2013年5月,乐清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形成决议,要求市财政下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作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行扶持。

  同时,成立了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有工作分工,宣传部牵头抓总,每个环节由不同部门负责,从建设到内容,各个部门形成合力。

  比如,市文广新局主抓文化大使联系制,指导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文化活动;市文明办主抓文明礼仪辅导,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市社科联主抓指导各村挖掘史料与民风民俗工作;市党史办主抓“党史进礼堂”,展示红色文化;市农办主抓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源,做好资金保障;团市委主抓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志愿服务;市财政局主抓资金预算、划拨和管理等;体育局送体育下乡时进到文化礼堂;卫生局送医下乡送到文化礼堂等等。

  二是群众积极参与。激发老百姓参与建设的热情与管理、使用的积极性,做到了出钱、出力、出点子。培养村民对文化礼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文化礼堂建设由政府普遍推动的外在要求转化为群众普遍推动的内在需求,广大群众对文化礼堂的认识从最初的“要我建”到后来的“期盼建”。

  虹桥镇南岳社区、柳市吕庄、雁荡松垟等地的一大批在外乐商纷纷资助文化礼堂建设;清江镇鲤鱼山村95岁高龄的陈明水老艺人连续半个月赶制了一批泥塑作品和泥塑画送给该村文化礼堂;虹桥镇南岳社区各村的村民纷纷把家里收藏的高跷、戏服、“大闹”器具等送交给展览馆……

  同时,各社区、村居的能人志士还组成文化礼堂建设团队,积极为文化礼堂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民智。而许多热心人士也被吸纳进了文化礼堂管理队伍中。田垅村庄千桂退休前是位教师,曾在清北中学和芙蓉中学当过校长,如今回村里做起了文化礼堂管理员。

  专家会诊,为文化礼堂建设出谋划策

  “陈一球是你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文化礼堂中对他的内容展示不够,建议在显眼位置加以展示。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到我这里来找。”6月12日,一场针对柳市镇楼下村文化礼堂的“专家会诊”正在进行。

  这是乐清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方案评审会现场。每当有新的文化礼堂要建设,这样的评审会便会提前召开,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各方专家围绕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为建设出谋划策。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乐清市建立了“设计—初审—终审”的标准化评审程序,由策划公司进行文化礼堂整体布局策划,镇党委或街道党工委开展评审并确定一个设计方案,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最终评审。

  “许多专家对村子的历史民俗比本村人还熟悉。”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霞介绍,评审会除了按照省里的标准进行把关,还要对文化礼堂的内容进行一一审核,评审专家听村史、看家谱、观民风,梳理民间记忆,提炼礼堂特色,全程指导文化礼堂设施建设、展览展示和活动开展。

  此次参加评审的是来自4个镇(街道)的7家文化礼堂,第一家出场的就是柳市镇楼下村。

  “你们民风廊里介绍的是龙灯会、芒种,这些内容太普遍了,没有凸显本村特色。”赵顺龙是乐清的本土民俗文化专家,也是此次评审的专家。

  看过楼下村的设计方案后,赵顺龙建议,将文艺廊、民风廊合为一体,把陈一球的《蝴蝶梦》延伸开来,全面介绍“南戏”的相关内容。“内容可以到温州的南戏博物馆去看看,另外,《乐清上下一千六百年》里也有一些,如果还不够,可以直接跟我联系,我去帮你们找。”说完,赵顺龙将自己的电话报给了柳市镇宣传办的陈晓瓯,她是柳市镇文化礼堂建设的联络人。

  “陈一球是我们这里的人,我们也想在文化礼堂里对他进行介绍,但一方面不知道介绍什么,另外,手头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料,也不知道去哪里找,现在有这么多专家给我们单独指导,非常有用。”陈晓瓯感慨,这样的评审会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

  沿海平原山区,特色礼堂带初具规模

  翻开乐清市文化礼堂建设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沿海、平原、山区,三个农村文化礼堂带依次铺开,三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带彰显了乐清特色,覆盖了201个村、30多万农村群众。

  乐清市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将文化礼堂的场馆建设和所在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文化、非遗文化紧密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做好结合文章,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打造了既融合民俗文化、又各具地方特色的多样化场馆。

  雁荡松垟、清江鲤鱼山、虹桥大乌石等村建成了农耕文化馆,大乌石村,在文化礼堂里展出了手担、草刀、稻梯、稻升、书栏等传统农工和生活用具。

  虹桥南岳社区建成了渔猎文化馆,展示了叉海蜇、打黄鱼、张鹰捕等渔猎民俗。

  盐盆联丰社区建成了盐文化馆,邀请民间老艺人专门制作制盐工艺流程、制盐工具、制盐壁画等,即传承了历史记忆,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柳市镇长虹村的龙档非遗文化馆,翁垟街道的舞鱼灯,乐成街道的拔龙马,盐盆街道联丰社区的盐文化,北白象镇磐石社区的抗倭文化……

  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少被逐渐遗忘的地方文化又被重拾,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又被唤起。

  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承载乡愁、弘扬乡风的“村庄客厅”,成为传承文化的精神殿堂。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