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养老”从公共图书馆开始

2014年04月01日 10:37: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刘冬 张丽红

  “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10年不拒乞丐,唯一要求是洗手。杭州图书馆“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众人皆知。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杭州图书馆在服务老年读者方面也有许多“动作”。在2013年底结束的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评选中,杭州图书馆成功入选,成为其中唯一的市级公共图书馆。

  从读者服务台贴心的老花镜,到每月都有的健康讲座,再到一系列免费的公益培训,杭州图书馆让“文化养老”从公共图书馆开始。

  公益培训班

  公益回馈公益,学生也能变老师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杭州最美的季节。这几天,住在近江小区的陈丽莺大姐正跟小姐妹策划一场特殊的“郊游”,这场“郊游”的主题是葫芦丝。

  “差不多上了一个月的课,现在都能吹曲子了。”说起葫芦丝,陈丽莺满脸笑容,今年初,她在杭州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葫芦丝公益培训班招生的消息,热爱音乐的她试着报了个名。“没想到这里这么好,每个礼拜上一次课,老师很专业,也很耐心,最重要的是,培训全都是免费的!”

  教陈丽莺葫芦丝的老师叫张贵生,是中国葫芦丝巴乌学会专业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专业委员会会员。2010年起,他就在杭州图书馆免费教授葫芦丝。

  “葫芦丝跟别的乐器不一样,它的音色特别好听,像二胡、小提琴声音也很悠扬,但初学者如果没掌握技巧,拉起来可能会很刺耳,葫芦丝不一样,只要吹响,就很好听。”张贵生对葫芦丝情有独钟,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吹葫芦丝,而到这里教这个公益培训班,正是为了普及这项乐器。

  张贵生说,之前他有个学生去美国探亲,还把葫芦丝带去了美国。“把我们这个民族乐器传播到世界各地去,非常有成就感。”

  “最早我们只有一个葫芦丝班,今年扩展到了三个。”杭州图书馆社会文化活动部副主任鲁晓春介绍。

  2010年,第一个葫芦丝班开班后,随着大家口口相传,这个班的知晓率越来越高。“老师只有一个,但学生越来越多,好多人报名都报不进来,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帮我找老师好了,找到就再开一个班。”没想到,鲁晓春的一句玩笑话竟然变成了事实。

  一个月后,几个学生带着一位老师来报到了,老师姓谢,之前在市民中心的一个公益培训班上教课。

  “那时候是2012年下半年,跟谢老师介绍过情况后,谢老师说她很愿意免费教课。”就这样,去年的葫芦丝班扩展到了两个。

  鲁晓春说,今年初,他在走廊里遇到了谢老师,谢老师说她来报到了。“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心想,谢老师的课不是早就排好了吗,她怎么还来报到?后来才知道,她竟然是谢老师的双胞胎姐姐,她叫谢新民!”

  “我妹妹在这里教了一年了,我听她说过这里特别缺老师。以前我也吹葫芦丝,但没考证,去年我去北京参加了考试,考出了正规的葫芦丝执教证书,年初就来报到了。”谢新民是一名律师,每周为了抽出时间给大家上葫芦丝课,她推掉了很多案子。

  “像这样,学生帮忙找老师,老师又介绍亲人朋友来教课的例子特别多。”鲁晓春说,他们的老师来源有四种,一是看了招收老师的宣传后自己来报名;二是这里的老师介绍;三是学生介绍;还有一种是学生之间互相“举报”,公益回馈公益,能者为师,许多学生成了老师。

  王阿斌是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这位武术高手拿过许多比赛的大奖,他原本是来上葫芦丝培训班的,结果大家一合计,葫芦丝学生王阿斌成了太极拳班的老师。

  “我们从2009年起推出免费公益培训课程,现在已经发展了5年。”鲁晓春说,在这么多热心公益的老师支持下,如今,公益培训课程已达29个,2013年开设班级达到74个。公益培训在老年学员中影响力日益扩大,也使更多老年志愿者热心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市民合唱团

  业余的出身,专业的心

  今年75岁的陈天生是一名老师,退休前在杭十中教数学,如今,他每天的必修课是练嗓子。

  “从小就喜欢音乐,没想到退休后终于圆了我的音乐梦。”2011年加入杭州图书馆市民合唱团后,陈老师退休后的生活越来越多彩了。

  “年轻的时候在宣传队唱过歌,在学校里也学过乐器,不过都是业余的。”陈老师说,2011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市民合唱团招人的消息,就试着去报名,“现场我唱了一首夕阳红,过了几天,老师打来电话,说我被录取了。”就这样,开始了每周两次排练的日子,风雨无阻。

  陈老师说,当时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主要由离退休非专业人士组成的合唱团,竟然唱出了大名堂。去年7月,他们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格尔巴鸟艺术宫惊艳登场,还获得了“柯达伊·佐尔坦国际论坛合唱节”金奖,这是参赛中国团队取得的最高奖项。去年11月,合唱团再创佳绩,获得全省第二届长者情“中国梦之声”声乐大赛一等奖。

  “现在我们合唱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我刚加入的时候还真有点不习惯。”陈老师说,以前唱歌,只要嗓门大、不跑调、节奏好就算佼佼者,可到了这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合唱中什么最重要?在合唱团指挥赵彬看来只有两个字:融合。他认为,合唱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不同声音彼此渗透、包融,讲究的是合作精神,强调和谐,而非突出。所以,如果只是声音特别漂亮,或许更适合独唱。

  为了转变演唱方式,陈老师跟其他团员一点点从头学起,声乐演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美学……

  “80后的指挥和伴奏,跟一群50前的爷爷奶奶一起合作,最终唱出了我们合唱团的品牌。”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主任、市民合唱团团长张蕾说。从2010年6月成立至今,合唱团成员已经扩展到120名,他们大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了70%。业余出身的他们,凭着一颗专业的心越走越远。

  “时光之旅”老年摄影队

  留住美,留住杭城文化发展瞬间

  在杭州图书馆,有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成立的摄影队——“时光之旅”。这个摄影队成立于2011年6月,现在有30多名成员,年龄最小的55岁,最大的85岁。

  别看队员年纪大,但活动一点都不少。每个礼拜一次的固定分享会,再加不定期的外拍活动,摄影队已经成了杭州图书馆的品牌社团。

  “这是我上周在太子湾拍的照片,你帮我看看这个直方图是什么意思啊?”分享会上,80岁的许金荣拿着自己的作品请教专家。

  这次分享会的主题是“直方图”,进行分享的是64岁的领队钱家舵:“直方图是数码分区系统的核心,我们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亚当斯的摄影分区系统。”

  钱家舵介绍,分享会每周一次,主题有时候是理论的,有时候也会结合外拍活动设置。“4月份的主题就是春天,大家都知道杭州的春天非常美,我们最近几次外拍都是关于春天的,上周还去了太子湾,专门拍花,拍完后大家再聚在一起交流。”

  别看大家年纪大,但参加活动都很积极。“以前拍照都是自己拍着玩,加入摄影队后,大家一起拍,可以互相比较,看看自己的缺点在哪里,还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说起摄影队,许金荣笑了起来,他举了个光线的例子,以前拍照不分时候,现在知道了,清晨和傍晚拍出来的照片会特别美,因为这时候的光线会让景物更有层次。阳光正午,光线垂直下照,就会使景物明暗反差过大,层次缺少,拍出来的照片就缺乏立体感。

  “现在,西湖周边的风景我们基本上拍个遍了,我们的目标是,用镜头表现杭州的美,让更多人喜欢杭州,喜欢西湖。”许金荣说。

  “老年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相机留住了杭城文化发展的瞬间。”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主任王伟智介绍,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他们记录了杭州图书馆及其所属分馆(浣纱分馆、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佛学图书馆)在装修前、中、后的面貌变化及部分区县图书馆。通过不同时期的馆舍建筑、人文环境的变化,见证了图书馆的历史变迁。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