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让文明从脚下开始

2016年04月01日 15:49: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徐淑丹

  “钱塘自古繁华”,浙江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做文明有礼的浙江人,也自然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文明出行是小细节,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从2006年开始,浙江以问题为导向,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在文明出行方面颇有建树,特别是杭州机动车斑马线让行的好习惯,受到省内外游客的点赞和热议,堪称全国文明出行的标杆。

  今年9月,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这是浙江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国内外嘉宾、记者汇聚杭州,不仅会看经济社会发展、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底蕴,也会观察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市民的言行举止。办好G20,当好东道主,需要良好的环境,更需要市民优良的文明素质——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号令已吹响

  3月21日,离G20峰会还有167天,全省联动举行“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启动仪式,倡导全省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

  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主任葛慧君指出,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浙江的文明风采,关系到中国的文明形象。生活在浙江和杭州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深厚的精神底蕴呈现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好,把文明的道德风尚弘扬好,时时处处做文明的示范者、先行者、践行者,让文明礼仪遍地开花、生根结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担当,精心组织、系统谋划,落实责任、凝聚合力,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推进格局;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上下联动、多频共振、互融互通,使“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共同打造一个引人向往、让人留恋、令人赞美、使人惊叹的文明杭州、礼仪浙江。

  仪式结束后,全省约有10万人参与文明劝导和礼仪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办好G20峰会,既是杭州的光荣使命,更是每一个新老杭州人的责任。”杭州江干区南肖埠社区党委书记梁旭珍是启动仪式上的社区代表,她告诉记者,社区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与基层最为贴近,有责任有义务把活动要求宣传好,把社区家园清洁好,把礼仪知识普及好,把志愿服务组织好,把文明礼仪践行好,把文明典型弘扬好,把不文明行为监督好。

  活动结束后,记者打车返程。一路上,司机裘锋师傅好几次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杭州的文明出行全国闻名,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出来的,掺不得假。我家三代杭州人,我很骄傲。做个文明有礼浙江人,我会继续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文明养成

  浙江走在前列

  “驾驶证被扣3分,并处100元罚款。”2014年12月,嘉兴海宁市开出了首张“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避让”的罚单,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15年5月,海宁法院开庭审理的“过斑马线未停车礼让行人被罚,80后小伙觉得冤遂将交警大队告上法庭”案,又让大家对文明出行引发思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有关法院依法审理首例“斑马线之罚”行政案件,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于厚森直言:“这个案件不大,它的背后却有很大的意义,它的审判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在全省广泛开展了“文明出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设计载体,突出城乡联动,关注重点人群,与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持之以恒,连续10年不断深化,使之成为改善交通秩序、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

  从最初的“礼让斑马线”“我不是塞子”,到2015年广泛组织开展的“先下后上乘地铁,文明一米迎嘉宾”活动,再到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杭州,在不断深化,在勇于创新。这个猴年,这座有着别样的湖光山色、独特的人文底蕴的城市,通过文明出行、文明驾车、文明秩序、文明环境、文明购物、文明社交等一系列文明素质提升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将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G20峰会的到来。

  由省文明办、省公安厅交管局、浙江广电集团主办,交通之声策划承办的“文明出行”,是2007年创办的一项全省大型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形式、有效的互动,把文明出行的主题宣传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落地行动结合起来,把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行动和破解“交通治堵”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引导广大民众文明出行、促进和谐社会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现已成为浙江标志性的品牌活动之一,影响波及全国。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宁波鄞州区78岁的李奶奶摔倒在地无人搀扶,开车路过的她二话不说扶老人上车,送去医院,支付了医药费后悄然离去。她是90后女孩小谢;在龙游西门小学门口,她们不时举牌示意汽车、电瓶车、人力三轮车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停靠,风雨无阻护送一批批学生上学的最后一百米。她们是文明出行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爱心妈妈”;对不走人行道的行人、不按规定行使的非机动车、违法停放的车辆及闯红灯的行人耐心劝导,主动帮助体弱老人过马路,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行车”劝导活动。他们是平阳县文明交通梦之队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人。

  在浙江大地上日益蓬勃开展的“文明出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确立理念、创新载体到建章立制,已逐渐走上了“实践——认识——实践”的良性互动轨道。“文明出行”已成为浙江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文明风尚、倡导谦让有序、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成功品牌,而“做文明有礼浙江人”理念亦日益深入人心。

  文明提升

  浙江再度发力

  然而,也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唏嘘不已,它们让我们在对浙江“文明出行”点赞的同时,有了更深的思考。

  2015年9月15日下午4时左右,宁波街头一辆奔驰车行至路口斑马线时礼让行人,其后方的水泥车却因为没有减速,而撞上路边大树,再侧翻压到奔驰车,导致小车上一人死亡,两人受伤……这位奔驰车驾驶员主动礼让行人的做法,无疑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街景,但这个美好的开头却没有延续成圆满的结局,一起原可以避免的灾祸,伤了太多本被温暖的心。

  1月20日,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浙江广电集团在杭州举行“改变——2015年度浙江省文明出行现状发布会”,我们发现,其中发布的一组数据,说明交通违法形势依然严峻,改变不文明陋习仍任重道远:2015年全省公安交警部门查处的交通违法总量较2014年同比增加了11.7%,查处严重影响安全畅通的交通违法行为2000多万起,包括机动车闯红灯186万起,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100万起,无证驾驶7.6万余起,超速行驶457万起;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9.6万起,其中醉酒驾驶2.1万起,1.8万余人被依法判处了刑罚等。

  “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开展前,省文明办深入调研“找短板”,梳理出了当前突出的几类问题: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还在一些地方较多存在,“跟风式过马路”着实让人捏一把汗;随意插队、变道加塞现象使人揪心;乱扔垃圾、车窗抛物、乱涂乱画仍有出现……所有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美丽浙江的文明依然在路上!

  “‘不给别人添麻烦,时刻想着别人。’只要我们平时做人做事时,时时记着这句话,文明,很容易做到的。”采访中,浙江省文明办城市处处长王先中的这句话让记者记忆犹新。“文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为迎接G20峰会召开,我们的文明需要更进一步,更细一点。”

  文明,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

  而改变,要从你我开始,更要从“小节”做起。

  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让出一份和谐,让出一份安全,使礼让斑马线成为浙江文明交通的金名片;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走出一份自觉,走出一份涵养,使车辆与行人各行其道,各显文明;开展“排队守秩序”活动,排出一份耐心、排出一份优雅,使有序排队成为城市街头的一种常态;开展“礼仪待宾客”活动,待出一份热情,待出一份友善,既展现浙江大地环境之美,更展现浙江公民礼仪之美。

  今年,浙江省文明委开出了这样一份文明菜单,以“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这四个“小节”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突破口,着力培养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社会风尚,展示浙江人遵规守序、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和传统美德。

  正如葛慧君所说:“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特别自觉的精神、特别负责的态度、特别务实的行动,共同投身到‘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中来,努力使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使文明有礼在浙江大地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