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全国道德模范孔胜东的故事
2015年11月10日 15:04: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徐淑丹 龚晓

  “非常荣幸在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关于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的重要批示,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心情非常激动。”

  10月14日,刚刚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孔胜东回到杭州。看到来机场接他的人群,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其实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非常知足。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感谢党和人民把我从一名工人,培养成一名党员、全国劳模,到今天的全国道德模范。以后,我要把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贯彻到我的工作中去,和杭州公交集团的驾驶员们一起认真学习,立足本职,服务群众。”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在年复一年的行车中,杭州公交三公司28路司机孔胜东始终坚持“热心、诚心、真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宗旨,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乘客,有的放矢地做好针对性服务工作。担任司机工作以来,孔胜东安全驾驶公交车65万多公里,每天载客1000多人次,相当于把全杭州人都拉了一趟,绕地球转了20多圈。在他的车厢里,导游图、药箱、雨披是常备物品。他还自备小型头戴式扩音器,每停靠一个站就口播一下周边的地标、换乘方式等,方便外地乘客。因为他开车特别稳、心态特别好,乘客们亲切地称他的车为“放心车”、“雷锋车”。

  这位热心的公交司机,还是杭城街头有名的义务修车工。从1986年开始,每周六晚上,孔胜东总会准时出现在中山北路百井坊巷口,为市民义务修车。29年来,他修的车已超过3万辆,使用材料费累计数万元。多年的坚持,修车也成了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修车的故事都是车主的记忆,他自己却都记不起来了。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那时街上都没什么人,有人劝我趁这个时候好好休息一下,不用去修车了,可我还是坚持一周不落。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敢坐公交车了。许多人把家里不用的破旧自行车都找了出来,摊子前面排长队,一直要修到晚上10点。”

  时代发展了,开好车、修好车的坚持却没有变,而这种坚持也渐渐影响到他人。如今,孔胜东所在的杭州公交三公司有200多人自愿加入志愿服务队。“公交车有起点和终点,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孔胜东常说的这句话得到了践行。


  1986年,我23岁。那一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共青团浙江省委发出“振团威、树新风,为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贡献”的号召。学雷锋,我做什么呢?我想起有一次去同学家玩,晚上回来时自行车轮胎破了,找了半天找不到一个修车点,只好一路拖回家。我会一点自行车修理技术,就跟单位领导汇报了,在中山北路百井坊巷口,也就是我家门口,竖了块大红色的招牌“共青团员义务修理自行车点”。从此,每个星期六晚上7点到10点,我就在这个地方为大家免费修车。

  1989年,那时我的头发还挺多的呢。我刚免费修车的时候,“义务修理自行车点”招牌,是我自己用硬纸板糊上红纸写的,很简陋。照片里的这块招牌是新做的,比我那个硬纸板气派多了,也正规多了。

  这是2000年1月拍的。看,那里放着个免费茶水桶。我是1999年6月1日开始在我开的28路公交车上提供免费茶水的,那之后,我每周六晚上去修车,也会带上这个茶水桶。

  2010年8月,为了支持公交集团创建无饮食车厢活动,车厢内不再使用茶水桶,修车点的茶水桶也随之取消。

  虽然进入了新千年,但是那时还没有电动车,我修的都是自行车轮胎、链条、刹车线、气门芯等等,一些常见的毛病都能修好。现在不一样了,电瓶车多了自行车少了,我和其他志愿者边做边学,现在电瓶车的一些小毛病我们也能搞定了。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