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做青年文艺人才的守护者

2015年08月20日 14:43: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吴凌云 谢蕾

  7月8日,杭州钱塘江畔的高教园区里又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新松”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如期而至,今年是第十期。按计划,25名青年戏曲演员,通过专业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接受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

  8月初,“新荷”作家蒋嘉骅、黄慕秋的小说《斋冷》和《剪爱》刚刚被浙江东海影视相中,或许我们很快会在银幕上感受这两部小说的魅力。

  8月10日,范顺赞、唐咸英站在大理国际影会闭幕式舞台上,手里捧着第二届“亚洲先锋计划”摄影奖奖杯。他们都是入选“新峰”的青年艺术家。

  “新松”、“新峰”、“新荷”、“新光”,近年来浙江“四新”计划的接连推出,成为浙江青年文艺人才成长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新”计划

  培育四类文艺人才

  打造文化强省,人才是重中之重。多年来,浙江在“人才”培育上可谓不遗余力,不断创新。继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文化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之后,“四新”计划(即新峰计划、新松计划、新荷计划、新光计划),以其针对性、专业性凸显,成为浙江青年文艺人才培育的重要抓手。

  由省文化厅牵头实施的“新松计划”,是“四新”计划中启动最早的。自2005年以来,该计划已推出各类青年人才培养项目70余项,包括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话剧等多个艺术门类;发现、培养和资助青年艺术人员1500余人,成为浙江艺术领军人才的摇篮。

  由省文联牵头实施的“新峰计划”,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扶持培养150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视觉艺术新人。自2013年5月起,该计划每年遴选出美术、书法、摄影等30位青年艺术家作为培养对象,目前已经有三批共90位优秀青年艺术家入选。3年来,浙江美术馆每年都会举办当年度“新峰计划”入选艺术家作品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纂出版《“新峰计划”入选艺术家作品集》;每一个入选艺术家都会应邀拍摄电视专题片,并通过浙江电视台相关频道播出。省文联还会组织采风、观展活动,开阔视野;举办培训班、工作坊集中辅导,聘请艺术名家给予一对一的艺术指导。

  省作协牵头实施的“新荷计划”,重在青年作家人才培养。自2013年起,省作协在原“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梯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筹建了“青年作家人才库”,200多位青年作家入库,平均年龄30多岁。同时,20位最具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与20位国内知名评论家,结对成功。

  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牵头实施的“新光计划”,今年正式启动,主要针对影视艺术青年创作人才的培养。该计划以3年为一周期,第一周期从2015年至2017年,重点培养30名青年影视编剧、纪录片编导。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每年共同出资200万元,专门用于影视艺术青年人才的创作项目资助、专著出版、培训进修、作品研讨和宣传推介,形成人才梯次结构和储备库,推动浙江影视产业繁荣发展。

  架设老艺术家

  与青年文艺人才的桥梁

  来自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的薛巧萍,参加了今年的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这么多的学员们都是剧团的精英,压力真的很大。”薛巧萍感慨道,“好在,老师都很好,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我,班上的花脸哥哥们也很耐心地陪我一起练。”

  新松计划第十期青年表演人才高研班请来了中国剧协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京剧名丑朱世慧、京剧名家袁慧琴、京剧名家朱玉峰担纲主教,教学阵容强大,全省各专业剧团报名踊跃,入学名额竞争激烈。“这样的学习机会千载难逢,这样的师资阵容更是少见。”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介绍。

  据了解,新松计划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开办10年,教学内容覆盖9个剧种,31家戏剧院团参与,培训200多名优秀青年演员。

  艺术人才的成长,需要名家指路。与舞台艺术“传帮带”的培养方式有所不同,作家在创作道路上,更需要评论家中肯到位的点评。

  2013年11月,新荷计划推出了“评论家作家结对辅导”活动,聘请胡平、孟繁华、王干等10位国内著名评论家组成导师团队,一对一地对浙江青年作家进行指导和点评。

  青年作家哲贵告诉记者,自己在与评论家孟繁华“结对”的一年中受益匪浅,孟老师在大量跟踪阅读他的小说后,还为他写了专论,针对他小说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使哲贵对自己今后的创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其间,哲贵先后在《收获》、《十月》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小说,获得了“《人民文学》新人奖”和“十月文学奖”,还被列入由孟繁华主编的“70后作家大系”的一员,出版了小说集《施耐德的一日三餐》。

  通过“一对一”结对方式,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导师成了为青年作家前行的引路者、陪伴者,给予作家温暖和光亮。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新”计划的推出就是要做小荷们的守护者,伴其成长。

  打造文艺浙军

  还需有效的制度设计

  “有人问过现在青年戏曲演员究竟还缺点什么?我说什么都不缺,但是有四个字希望,就是:拼搏、求索。要做到这两点不容易,基本功自然要好好练,另外还要有文化的积淀。”在第十期青年表演人才高研班开班仪式上,75岁的尚长荣送给学员们四个字。

  在尚长荣眼中,传统戏曲的希望就在青年演员身上,他很高兴浙江如此重视青年戏曲演员的培养。

  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温州瓯剧团方汝将,是高研班第二期学员。学成回团的第二年,他收获了梅花奖和白玉兰奖,高研班的学习让他终身难忘。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昆曲艺术的昆曲演员曾杰;获得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的京剧演员罗戎征;获得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榜首的婺剧演员杨霞云……我们看到,一棵棵“新松”拔地而起。

  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认为,“十年新松培育了一大批戏曲新人新秀,优化了浙江省舞台艺术的人才结构,推动浙江省戏曲事业的不断繁荣,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戏剧领域拥有了较高知名度,成为了浙江省知名的文化品牌。”

  “在浙江当演员十分幸福”,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认为,浙江省文化厅对于青年表演人才的大力扶持之举令人振奋,值得向全国艺术界推广。

  新荷计划虽然比新松计划小8岁,但其创新性不可小觑。浙江文学院副院长黄咏梅表示,新荷计划实施的“评论家作家一对一结对辅导”活动,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项创新活动,虽然尚有待改善,但首次举办已收到良好成效,引起其他省市作协的关注,江苏、广东等作家协会都纷纷电话咨询该活动的做法,并表示将效仿。

  正如省作协主席麦家所说,“新一届作协领导班子除了没有帮青年作家写作,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

  在新荷计划的基础上,省文联还建立了“青年作家人才库”,实现了对青年作家的“三关注”:关注作家的创作成果,及时进行评介和奖励;关注作家的创作进展,适当为其提供扶持;关注作家的个人生活,为有实际困难的作家提供一定的帮助。

  2014年11月,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公布,新峰计划入选艺术家李明桓的书法《传统文化名句组印》获得资助。李明桓说,新峰计划为我们每个人出版了作品集,这对我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是大大加分的,也是对我创作历程一次很好的总结,“在作品集出版过程中,省书协副主席赵雁君多次给我提出修改意见,认真细致到每个字、每个标点、每幅作品的摆放,还和我电话沟通交流了好几回。”

  “新峰计划将会推出150位青年人才,我不敢说这150位将来都会成为大家,但是10年、20年之后,浙江视觉艺术如果出了名家,那么肯定会有新峰计划的人。”省文联创研处处长郑晓林自信地说。

  作为新峰计划的具体操作人,郑晓林认为,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新峰计划的意义在于,在青年艺术家成长过程中,雪中送炭,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推动,让他们的成才少走弯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青年人才自身的努力,如果以为进了人才计划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么就会出现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我们就是要努力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郑晓林说。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曹鸿介绍,“‘四新’计划在我省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上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成为我省青年文艺人才更快更好成长的有力推手,但是在文艺浙军的打造上,我们还需要有更全面系统的考虑和有效的制度设计安排,比如上海文学艺术奖,表彰一些本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这对当地的艺术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就很值得浙江借鉴和学习。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尝试做一个浙江省级文艺荣典制度,造就文艺名家,树立文艺高峰,为浙江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文艺事业的长远发展,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的艺术事业后继有人,浙江的艺术事业将迎来新生面,广大青年艺术人才将登上更为广阔的时代舞台,展示属于浙江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