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凡人善举”彰显人性光彩

对话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
2014年05月08日 11:09: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吴凌云

  省民政厅自去年开展寻找“最美民政人”宣传活动以来,在首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推进“百名干部下基层,走亲连心进万院”专项行动,百名干部下到各个基层民政单位和城乡社区,体验民政特殊岗位的生活,撰写民情日记,寻找身边的感动。在全省一百多个民政部门和全厅百名干部的举荐下,百名“贴心民政”为民服务标兵从全省两万多名民政人中脱颖而出。还专门编印了一本书,题为《身边的榜样》,介绍了他们的感人事迹。

  去年下半年,第四届“浙江慈善奖”评选工作启动,最终有116个在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和项目获奖,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并在浙江电视台举办了以“向善的力量”为主题,以故事分享为主线的颁奖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通过“浙江慈善奖”评选活动,发掘了一大批为我省公益慈善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个人、机构和项目。

  今年4月,“向善的力量——最美民政人”巡回宣讲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嘉善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最美浙江人”、“寻找身边的感动”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民政工作,总是与老弱孤残等社会弱势群体打交道,需要更多的柔和的工作方法。这些年来,民政系统涌现出许多最美人物,他们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质?

  罗卫红:有这么一大批民政人几十年如一日,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上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体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和无私关爱。我们的“最美民政人”每一个都是凡人,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善和爱,彰显着人性的光彩。我们评选这些最美人物,就是想树立一个导向,让大家都向这些“凡人善举”学习,让大家感觉到“最美民政人”都是看上去普通又平凡,但是他们展现出来的爱心是可学可感的。

  记者:社会弱势群众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和善。这对民政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挑战吧。

  罗卫红:确实,民政工作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在福利院的管理中,我们就倡导一种理念,“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我们一直致力于把这样的理念带入工作中,让福利院的管理人员融入进去,在爱的交流中尽心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不会是一种生硬的任务,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恐怕是和其他工作有些不一样的。

  金华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金捍华,他自己也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曾对我这样说,“因为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所以我把儿童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我会把我的一生奉献给儿童的福利事业。”

  衢州福利院副院长徐红霞,给我印象特别深。她带着我去看望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们。老人们一个劲地拉着徐红霞的手,不肯放手,说她比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很孝顺很尽心,孩子们看到徐红霞更是开心,而徐红霞也是一口一个宝贝,非常亲热,这种自然纯朴的情感让我感动。

  记者:福利院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美的奉献。

  罗卫红:没错,这个民政工作处处都显示着“最美”,因为这个行业接触的人,大多是需要关爱和照顾的弱势群体。但是像福利院、殡葬部门等等这样的单位,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比较低,能够长期坚持下来,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一种“最美”的体现。

  记者:在选树“最美民政人”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效果?

  罗卫红:示范作用是很明显的。我们把“最美民政人”的事迹编印成本,通过与媒体的合作,报道这些最美人物的事迹,一方面是教育引导本行业职工向“最美”学习,人人学做“最美”,另一方面也是向社会展示我们民政的行业形象,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民政工作,甚至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中来,形成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社会氛围。

  省民政厅去年与钱江晚报合作开设了“慈善在行动”专栏,今年我们打算将这个专栏进行升级,更名为“向善的力量 寻找身边的感动”。我们发现,选树“最美民政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活动,是可以互动的,两者互为载体,互相促进。

  记者:如何让“最美”从盆景变成风景,从风景变成风尚,发挥持续作用?

  罗卫红: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坚持“三步走”,第一步是发现,第二步宣传,第三步关心。首先是发现典型。在发现了典型之后,要宣传报道,这样有利于在民政系统更好地弘扬正能量,带动更多“最美民政人”的涌现。当典型不断涌现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关心关爱机制,这就需要一些激励机制的到位。

  比如一些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同样是老师,他们的收入可能会低很多。目前,我们正在同省教育厅衔接,探讨如何更好地让福利院的老师们享受一些他们该享受的政策福利,能够有更多的免费培训的机会,能够有更多进修晋升的空间,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专家。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关爱。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