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5年08月01日 10:26: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胡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诗句,绝好地道出了“春泥计划”这项公共服务工程的乡土性、长期性、文化性,以及参与其中的人们悄无声息的付出。

  对于浙江765万未成年人来说,有两个数据或许就能很好地说明“春泥计划”的意义:60%生活在农村(不包括城关镇);每个中小学生一年中大约有180个节假日,其在校内与在校外时间比几乎为1∶1。

  但“5+2≤0”,却是有识之士对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缺失的感叹,意为5天学校教育对孩子行为道德观念的规范,却因2天节假日的“放手”而瓦解得烟消云散。

  2008年,浙江在部分行政村开展了“春泥计划”试点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托农村现有各类场所,集聚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在中小学寒暑假、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校外时间,组织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春泥计划”十分注重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贫困地区往往是因陋就简,以最低的标准取得最温暖的收获。7年以来,春泥计划较好地增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助推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背景

  2007年,省文明办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春泥计划”的初步设想。

  2008年,省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春泥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在以浦江、江山两县(市)为主的71个农村行政村开展“春泥计划”试点工作。

  2009年,省文明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春泥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了65个县(市、区)的2316个村。

  2010年,省委办、省府办下发《关于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的通知》,对“春泥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支撑体系、基础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出,通过5~10年努力实现全覆盖。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春泥计划”实施工作。

  从2013年开始,省文明办举办“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培训班,截至目前培训人员400余人。同时,为解决农村缺人才的问题,省文明办联合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组织动员各高校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春泥计划”,每年有近1万余支志愿服务团队、4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了“春泥计划”暑期志愿服务,受惠农村未成年人包括外来务工子女达到了170万余人。

  截至2014年底,“春泥计划”实施村覆盖率达81.7%,受益的农村未成年人数达377万。

  启示

  当城市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奔忙于各类培训班时,农村孩子却面临着另一种困惑:校外精神生活的空虚,家庭及社会对日常行为习惯引导的忽视,农村未成年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链条经常性断裂。这是新一代农民价值感和存在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如何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快乐的童年环境?如何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渗入每一个农村孩子灵魂的人生准则?如何让优秀的农村乡土传统得以传承、发扬?“春泥计划”这项针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公共服务项目,缓解了农村家长的实际困难、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解决农民离乡的后顾之忧,被群众称为“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称心、社会安心”的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