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思考并坚持着

浙江青年油画家观察
2014年04月01日 10:27: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胡笛

  2003年,许江站在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平原上,看见铜色的向日葵一望无际,随风起伏,犹如一团团被岁月凝固了的火焰。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某种东西。

  与梵高绚烂如燃烧的向日葵不同,许江笔下的向日葵沉郁甚至痛苦,他画向日葵接近黄昏的时刻。这是经历人生喧嚣过后的葵,扎根大地,身躯斑驳,镌刻着光阴的分量。

  许江说,画葵,就是画向阳花开的我们这一代人。

  在向阳花的映照下,彼时的年轻艺术家们正在青春的迷惘和喜乐中寻觅着心灵的感受力。常青、童雁汝南、蒋梁、李青、余旭鸿、陈苑、金阳平、薛峰、史怡然、王源远……这些名字在后来的日子里逐渐被许江知晓。

  与此同时,更多的画家正寂寥而长久地站在画布前,在颜料的堆叠中痛苦地挣扎。面对人群,他们局促地不知如何推销自己的作品。他们渴望被重视,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对很多人而言,为绘画而活的人生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

  “我的老师许江,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历史的、社会的,许许多多的重量。”童雁汝南说,“而我们这一代人,没办法永远只表现自我,也没能力负担太重的历史责任,我们在夹缝中成长,就像岩石上的野草。”

  浙江油画的独特风骨

  “在全国来讲,浙江的油画创作处于领先地位,不管是学术氛围还是创作数量都排在前面。油画,尤其是写实油画,有一大批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浙江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说。

  浙江油画也拥有深厚且极富特色的历史传统。

  1928年,国立艺术院在杭州西湖之畔建校,林风眠任院长,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自此,油画这一西方艺术门类在浙江生根发芽。而由林风眠开创的中西合璧的、充满表现主义特色和中国水墨意境的油画风格,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浙江油画人。

  譬如倪贻德、常书鸿、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甚至影响了西方艺术的语言。

  譬如黎冰鸿、董希文、莫朴、全山石……将写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创作了《开国大典》、《南昌起义》等一大批重大历史题材作品。

  即使在特殊的年代,浙江油画依旧保持了独特的风骨。

  “1960年,前苏联马克西莫夫的培训班办在中央美院,培养了中国一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画家。而罗马尼亚专家博巴的学习班就办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每每述及此事,总觉得别有深意,“博巴相对于前苏联的艺术家更加表现、更加现代,这样一种画风安排在中国美术学院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和学校内在的油画艺术研究创作的风气有种契合。”

  而许江本人,抑或是前任院长肖锋,都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油画艺术家。

  “强调绘画对于本体的追求,对绘画特性的追求,从本源出发,从观察出发,从眼、口、心出发,注重技法,注重写生、注重从生活中来。这是浙江的油画家群体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这样概括浙江油画的特点。

  只能靠自己去生存

  “我挺恨父亲的。”油画家常青说,“当年我考美院的时候,我想考国画系,但是父亲说,你的造型功底那么好,还是考油画吧。”

  于是,常青就过上了“老黄牛”一样的生活,“就好比一个美女,长得很漂亮,也没整过容,但就是没有红起来。”常青说话和他的外貌一样,粗犷而风趣。

  常青成名很早,1987年第一届中国油画展,他的成名作《碗》震惊了中国油画界,展览还没结束,陈逸飞就专程来杭州拜访这个大三的年轻人。

  常青作品在艺术市场上成熟而稳定,圈内人甚至开玩笑说常青引着油画家奔小康。

  “好的艺术家是长出来的。”对于自己的艺术天分,常青颇为自信。

  然而,常青始终觉得自己并不成功。

  “像我父亲那个年代,油画家都是培养出来画领袖的,如今,我们只能靠自己去生存。”常青说。

  一幅画画几年是常态,在画室从天明呆到再天明亦是常态。

  中国人讲人情,但真正好的油画家几乎没有时间去讲人情,内省的生活状态也让他们常常没有能力去讲人情。

  “40岁以前,我很想成功。40岁以后,我把自己归入失败的人,我去健身房、游泳,买别人的画,开始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告诉周围的人,我要欢度晚年了。”常青这样自我调侃。

  对比常青的前后期作品,可以看出鲜明的改变:

  一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作品,画着周迅与贾宏声,两人缩在画面一角,眼神中满是青春的迷惘与混乱,那时,俩人是文艺电影《苏州河》的男女主角,周迅是贾宏声的女朋友,而常青是他们的朋友。如今,贾宏声已经弃世。这画今天看来恍若隔世。

  与此相对,2010年常青在非洲马赛马拉、安波塞利画的动物版画们则充满了稚拙的趣味,寥寥数笔,一头大象、一只猩妈或是一头牛羚跃然纸上,看得出深厚的技术功底,却从不渲染,只是浅浅一笔而过,颇有齐白石画虾的水墨情趣。

  为了画画,放弃了很多

  常青代表了浙江青年油画家的一种典型,毕业之后留在了中国美院任教,无论从艺术还是市场,都算得上非常成功,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对自身状态总有一种不满足。

  事实上,大多数年轻人却远没有这样幸运。

  “从美院毕业十几年,我就眼睁睁看着许多同学都没有再坚持画画了,做不到,没有这个条件。画画养不活自己了。没办法了,那怎么办?只能办培训班,办班最来钱了。”画家黄河点燃一支烟,话音仿佛从远处飘来。

  黄河的画室位于杭州城西的小和山下,他和另一位画家共用一间被开辟成上下两层的老仓库。除了体型巨大、内容生涩的油画,画室的其余部分有些凌乱:“为了你们来,我还特地打扫过了。”黄河尴尬地笑笑。

  很少有人能看懂黄河的画,这些作品艰涩而充满压抑的气氛,且画幅巨大,根本无法放置在一般的住宅中。

  这使得黄河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把画卖出去。

  “去年我办了个展之后,一家英国的艺术机构开始收藏我的作品,国内也有藏家开始收我的东西了,开始回本了!”说起这些,黄河露出难得的幽默,“个展最能纵深地展现一个画家的风貌。不过收藏我的作品的藏家都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比如一些画国画的老先生。”

  黄河开着一辆破旧的雪铁龙,“这是我2004年办培训班的时候买的,办了3个月买了这车。”培训班办了一期,黄河就不办了,“这事儿一开始了,就会没完没了,诱惑很多,让我没办法再继续画画。”

  为了画画,黄河放弃了很多,譬如十年没有换车,譬如卖了市区两套房子。

  “我父亲是乐清农村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位版画艺术家,浙江把版画画到国家美术馆的,一个是赵延年,一个就是我父亲。”黄河说,“但是父亲一辈子没上过美术学院。”

  “父亲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上美术学院,我都在中国美院接受过专业的油画教育了,为什么不能像父亲那样一直坚持下去?”黄河每每在艰难时想要放弃,总会被父亲的理想所击败。

  黄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个“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我们这批人是许江院长带的最后一届本科生。”

  虽然混熟了之后,黄河会滔滔不绝,但很显然,他并不总是善于言辞。他面容清瘦,看上去有些内向,穿着也有些不修边幅。

  黄河有一批朋友都处于他这个状态,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在某高校的美术系任职。生活境遇好的,多数是因为在外办了培训班,也有几个像黄河这样坚持画画的,但日子都过得有些清苦。“学校里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画又卖不出去,日子不好过。”

  “办全国美展,我们漂洋过海把画从舟山运到杭州,结果货车还开不进南山路,只能等着半夜运进美术馆。结果第二天啪啪啪就全给砍了,原封不动再运回去。”舟山美协主席王敏杰告诉记者,“但是我们的画家依旧很坚持。”

  这几乎是大多数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家共有的坚持。

  偏向文化思考的视觉图景

  《美术报》编委潘欣信曾经参与过“218杭州当代艺术联展”的策展,这是一个不定期的当代艺术展,主要推广的是在浙的当代青年艺术家。

  之所以叫“218”,是因为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2006年,参展艺术家有黄庆、薛峰、余旭鸿、来源、梁怡、娄申义、金阳平、赵军、陈彧君、孙尧、李青、王之博、吴建青、沈哗、尚一心等。但这之后,潘欣信就没有再参与过这一活动。

  “太难了,赞助商很难拉,成本高,但拉动本地市场的能力却很有限。几乎要把自己的钱贴进去。”潘欣信说。

  长期浸淫于浙江艺术圈,潘欣信对以油画为主的当代艺术在浙的发展亦有着独到的观察:“相对于全国其他重要美术地域,杭州的青年油画群体在展示、交流、出走方面普遍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这与杭州作为中国美术一个重要城市的状态是不太对称的。较浓重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使杭州青年油画家的创作重视理念的江南诗性风格,更偏向于文化思考,而不是强调视觉,作品常常是一种不易读懂的晦涩状态。思考的东西可能很不少,但缺乏有效的推广和解释。”

  而另一个让浙江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尴尬的是这里异常强大的传统艺术场域。从创作到市场,从艺术家到收藏家,相较于当代艺术,这里显然是传统书画艺术发展的温床。

  “本地的油画家我们做得比较少,我们画廊之前只代理一位安徽的油画家,最近刚签约一位意大利油画家。”四宜路上山海星云画廊是杭州一家老牌画廊,长期代理省内几位知名国画家的作品。老板骊文龙坦言代理在浙青年油画家的画廊在省内比较少。

  “以前杭州也有专门代理青年当代艺术家作品的画廊,但都难以为继。”潘欣信说。

  这使得生存状态再优渥的油画家与传统书画家一比,都觉得自己境况的不尽如人意。

  “绘画界和娱乐界是一样的,需要曝光、需要有推手,需要有资本进入。”常青说,“画国画的,随手画一幅就可以送人做人情,油画不可能做到,我们画一幅作品多则数年,最少也得两三天。”

  而浙江的画廊等艺术机构以做短线为主,缺乏专业的学术包装和推广能力,这也与学术语言艰深复杂的浙江油画艺术难以融合。

  “希望媒体多关注这一批青年艺术家,不要太势利了,总是报道那些善于忽悠的、总是围着媒体、围着领导转的人,真的,我们不少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有实力、有牺牲精神,但是缺乏关注。”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希望媒体首先培养甄别美的眼睛。

  杨参军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呼吁我们的媒体,不要一味地报道一些善于炒作的艺术家,而忽略一些真正执着于艺术的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

  今年是浙江油画的大年

  “葵是一个生命的意像。所以我画的葵有苦的味道,有沧桑。同时也不是一两支葵,而是一个群体。”许江说起他的葵园,充满深情,“这也体现了我们学校一直对思想、哲学以及人生的研究比较重视,所以葵后面带着当代中国思想、当代生活的浓度。”

  注重绘画背后的思考,几乎是浙江油画艺术家一脉相传的衣钵。

  “我其实不太敢说自己是油画家或者艺术家,充其量我只是个画者或者艺术从业者。”80后女艺术家史怡然体验式的创作方法,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温婉与感性。

  “我一开始觉得画画的去读博士挺傻的,第一遍翻海德格尔的著作,什么也没看懂。”史怡然说,“但现在我觉得做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确实有助于提升我对绘画的理解。”

  “我想用老庄的精神去解决当代艺术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年轻的童雁汝南说话的口气活像从民国穿越而来的老人。“因为西方当代艺术不断翻新,留下的只有已经去掉内核的东西。”

  “可以说这里历史的包袱太重,也可以说不温不火,但是好的艺术家或许就在这种不那么焦虑的环境中得到滋养,慢慢成长。”童雁汝南除了创作,也策划一些国内较为高端的展览,他这样看待他们这一批青年油画创作者的成长环境。

  “我鼓励学生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现在学院也在注意扶持一些青年学生的创作,比如与一些私人赞助团队合作,扶持一些贫困学生;比如举办一些展卖活动,将学生的作品卖给艺术爱好者,以补助学生的生活。”杨参军告诉记者,“我们更注重给年轻艺术家搭建平台,将他们送到全国美展等大平台上去展出。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浙江就有十多幅油画参展,其中学生作品就有三件。平行比较,不少省市在这一纪录上是零。”

  “今年省内有很多油画活动,比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油画展区将放在浙江,全省油画展9月份将在宁波美术馆举行,丽水也将举办一个油画写生展。”骆献跃向记者透露,“今年是浙江油画的一个大年。”

  “配合全国美展的油画展区,我们会有三项大的活动,一个是全山石艺术中心的落成,一个是油画学会的展览,还有就是美院国美之路的油画展。”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傅巧玲说,“今年,许江院长9月28日将有个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杨参军老师也于4月12日有个展在中国美术馆。”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