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铁人”周吉云

2016年07月22日 09:23:53 浏览量: 来源: 作者:杜玲玲 吴晓夏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江山市纪委监察局大楼的走廊里。因为素未谋面,竟不知迎面走来的就是大家口中的反腐“包公”、纪检“铁人”周吉云。

  和想象中的“铁人”形象略有不同,他个头不高,并非魁梧之躯,面容柔善,并非冷面之人。

  走进办公室,周吉云办公室柜子上泛黄的档案和记录本见证了他在反腐战线上的奋斗历程:1990年,他从部队转业到江山市检察院反贪局;2001年,他又从反贪局转战纪检系统;26年来,他主办或参与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27件,查处科(局)级干部3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3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

  “铁人”的感觉渐渐清晰起来。

  老朋友的人情给不得

  遵纪守法的事情,你不用找我;违法乱纪的事情,你找我也没用。                           

  ——周吉云

  “在他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就事论事的原则。”不少违纪对象的亲友,这样评价周吉云。事发时,难免怨怼,时过境迁,却更添敬重。

  周吉云是土生土长的江山人。从江山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到纪检岗位,26年身处反腐一线,所查处的对象多是本地人,甚至还有老朋友、老熟人。

  2008年,在核查贺村镇某村干部贿选问题线索中,周吉云发现,受贿对象竟是自己的高中同学。那段时间,周吉云的办公室很热闹,隔三差五就有老同学、老朋友跑来说情。

  谈交情的、套近乎的、苦苦央求的,统统吃了“闭门羹”。“违法乱纪的事,找我没用。”他那张脸,拉得老长。

  “我建议他回避谈话,可他坚持自己去。”江山市纪委办公室主任郑庆辉回忆说,他担心周吉云为难,提出代他前去,没想到却被谢绝。最后,短短两小时内,那个老同学就承认了违纪事实,并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这些年来,周吉云查处的违纪对象中有熟人,也有当地的“大人物”。

  2009年,在查办某单位主要负责人受贿案期间,他曾接到过一些“善意提醒”,说违纪对象有“来头”,担任过重要部门“一把手”。

  周吉云全然不理会,秉公执纪。面对无可辩驳的事实,违纪对象不得不如实交代,最终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事后,有人问周吉云:“对有‘影响力’人物,你也敢碰硬,就不怕碰壁?”

  “如果怕得罪人,违纪不敢查,等于我把违纪对象的违纪问题‘贪污’了,执纪者不能知纪违纪。”这就是反腐“包公”的做事方式。

  老百姓的信访拖不得

  涉及群众利益的违纪案件,思想上马虎不得,行动上要紧查不放。                      

  ——周吉云

  16岁时父亲过世,周吉云作为家中的长子,扛起了家里的重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段经历让他对农村基层百姓多了一份情怀。“涉及群众利益的违纪案件,思想上马虎不得,行动上要紧查不放。”采访期间,这句话,周吉云说过很多遍。对记者说,也对年轻同事说。

  有一次走访农村时,有人隐晦地对周吉云说:“有家单位虽然人少,但资金多、权力大,说不定有问题。”这句话让他想起,曾有工程施工员提到,他承包的沼气池工程不必参加招投标,“只要某领导点头即可”。

  这个问题线索可不小。周吉云经过分析,迅速锁定了调查对象——市能源办。“这个单位每年调配的涉农资金数额大,群众关注度高,必须紧盯不放。”周吉云说。

  为避免打草惊蛇,他先协调审计部门,进行常规财务审计,掌握基本事实之后,开始了一场攻心战。最终,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3人通过虚开工程支出发票,套取工程补助款,并定期私分,涉案金额共计90万元。

  “对涉农纪检监察信访件抓得准、抓得实,对信访件涉及的违纪人员查处严、执纪硬。”周吉云话语中透出韧性。

  2012年,周吉云接到一封14名村民联名反映村干部骗取上级补助款的信访举报件。因为问题拖得时间长,一些上访户情绪激动。

  周吉云第一时间召集职能科室人员分析对策,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范围。办案组经过深入调查,反复核实,最终将该村违规领取的补助款全部收缴,并给予2名村干部纪律处分,村民从此息访。

  在江山,周吉云可是反腐线上的名人,曾掀起过多场反腐风暴。1991年,他连续查办了3家企业的串案、窝案,涉案人数达几十人;2003年,他查处了一起违反财经纪律大案,追回1400万元国有资金。

  “论干劲,年轻人也不如他。”江山市纪委常委徐小强告诉记者,和周吉云共事14年,他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熬夜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心里有事,手头有案总是无法入睡。”周吉云对记者说。

  保养好身体站好最后一班岗

  “我要保养好身体,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后多陪陪家人。”

  ——周吉云

  说到办案,他总是滔滔不绝,而说到家人,周吉云降低了音调。眼前的纪检“硬汉”若有所思,跟记者坦言道:“这些年,我有亏欠。”

  “晚上我加班,你们先睡吧。”这样的电话,周吉云不知给妻子打过多少个。“开始她还会问什么时候回来,在办案点过夜多了,她也习惯了。”

  在周吉云的办公桌上,记者注意到有一大一小两个白瓷杯。周吉云说,小茶杯是喝茶的,跟着他十来年了。大茶杯是喝药的,也三年多了。

  没想到,眼前这个嗓门洪亮、笑声爽朗的人,却是个病号。

  2013年7月,周吉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抽烟、熬夜太多,被确诊为肾盂癌,需要尽快手术。

  “他自己去检查,一个人去看医生,后来因为手术需要家属签字,瞒不过了才告诉我,还交代我不要告诉其他人。”周吉云的妻子沈凤英对记者说。

  手术后半个月,乡下的老母亲打来电话,问儿子怎么这么久都没去看他。周吉云硬着头皮去了。看到儿子瘦了很多,母亲有些担心。为了让母亲宽心,周吉云故作轻松地说,自己得了重感冒,吃东西没胃口。3年多过去了,81岁的老母亲仍然不知道儿子动过手术。

  “因为工作忙,家人为我付出很多,我不想让他们担心。”周吉云说,手术后休养了两个多月,他就回单位上班了。自从2012年离开办案一线后,他的工作已经轻松不少,他不想再增加其他同事的负担。而且只有在岗位上工作,他才觉得心里踏实。

  同事们发现周吉云有点变了:对业务要求还是很严格,有错漏处还是要批评,但是态度变得温和了;以前每天一包烟还不够抽,现在一根烟都不抽,还经常和抽烟的同事说吸烟的害处;以前办起案来三个月不着家,结案时还要请大家喝点小酒解解乏,现在一天三餐都在家里吃,听说每天还早起磨五谷豆浆……

  “我要保养好身体,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后多陪陪家人。”周吉云说。

59_1636381.jpg

  周吉云正在翻阅案卷。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