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反腐剧也应“无禁区”

2016年06月25日 09:00:00 浏览量: 来源:《反腐败导刊》杂志 作者:蔡琳

  古装宫斗、家长里短、抗日神剧……打开今天的电视节目,你疲惫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在影视文艺作品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多,但是像20年前《《绝对权力》那样贴近现实、备受群众欢迎的反腐剧,却不见了踪影。当年《苍天在上》一经播出就收获了39%的收视率,紧凑的剧情让人们看得简直喘不过气来,当时在公交车上、办公室、商店里,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剧。

  反腐剧的十年沉寂,一方面是有关部门的“限播令”使然,另一方面,也与反腐剧的生产创作有关。

  在201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检察题材影视作品剧本创作会上,与会的诸多文艺工作者纷纷反映因“限播令“的存在,很多现实反腐败影视题材的剧目纷纷放弃,无人问津,即使肩负着反腐败重任的纪检检察系统,也无法推出反映现实的反腐作品,那些惊心动魄的反腐故事,那些代表人民利益伸张正义的身影,在影视作品中只能销声匿迹。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当下很多声音也认为反腐剧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笼罩着审查难以通过的阴影。不仅投资者不敢涉足,即使有责任感的剧作家,尽管面对这场反腐斗争,心潮澎湃、摩拳擦掌,但是看到审查途径的红灯和黄灯,自然就画地为牢,在反腐题材面前望而却步。

  反腐没有禁区,反腐败题材影视创作更不应该存有禁区。贪污腐败是世界流行病毒,世界各国揭露腐败、宣扬正义的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我们也号召作家、剧作家贴近生活,紧跟时代,那就没有理由让反腐题材成为思想的误区,摄像机的禁区,银幕的盲区。

  显然,一些陈旧的创作“禁区思维”,已经跟不上大时代的脚步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我们应该看到,反腐文艺作品针砭时弊的尖锐性有别于其他题材,直指贪官庸官的权力腐败,因此表现反腐题材必然存在着阻力和难度。“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热情鼓励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感受时代的温度,敢于做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和先倡者。

  事实上,我国反腐剧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苍天在上》突破了一号反面角色不能写到副省级的禁区;《大雪无痕》演绎了好官如何变坏,突破了省委主要领导不能变坏的禁区;《高纬度战栗》则探讨了造成腐败的制度和人文环境因素。作为本轮反腐剧回暖潮中第一个立项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反面角色的层级进一步突破到了“副国级”。

  尽管反面角色的级别与反腐剧的艺术价值并不直接关联,而这种级别的推进,却也意味着曾经的“敏感”在脱敏,过去的“禁区”在解禁。这种进步尽管看似非常细微,却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文艺创作映射现实的范围也渐渐开阔。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管理者,都应从自己的角度帮助反腐剧摆脱禁区,让反腐剧真正成为捍卫党纪国法者的强心剂,身居官位者的防腐剂,社会生活的清新剂。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