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铭记心中之责 奏响时代强音

2017年02月21日 08:58:44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浙江在线

  编者按: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一年来,浙报集团广大采编人员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这“48字职责使命”,推出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正能量。现选取浙报集团8位采编人员一年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和读者交流分享。

  融合路上 且歌且行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副主任 毛传来

  这一年来,“融合”是挂在我们媒体人嘴上的一大热词,更是刻在心中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这一年来,浙报集团媒体融合之路又上新台阶,新招不断,佳作频出。去年9月G20杭州峰会期间,国内外媒体同台竞技,浙报集团精心谋划,全员出动,全媒出击,共推出图、文、视频等各类稿件2万余件,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同步唱响了党报好声音。作为集团一员,我也有幸参与了峰会的全媒体报道。浙江日报从倒计时100天特刊到倒计时30天特刊,从峰会前的宣传报道到峰会期间的特别报道,版面精彩纷呈、亮点迭出,展现了传统纸媒的独特魅力。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的视频《期盼G20,精彩浙江与你一起倒数》,短短一天点击量突破600万,转发量超10万。浙江手机报推出原创策划专题《喜迎G20 VR全景看杭州地标》,魅力独特,使人身临其境。峰会前夕,浙报集团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全英文版“杭州私家旅游攻略”,点赞数超过1.5万,被300多家海外媒体转载……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背后是浙报集团多年来主动转型拥抱变革、矢志不渝走好媒体融合之路的坚定与坚持。尤其是去年底,集团“核心圈”的报纸端、PC端、移动端“三端”顺利融合,主力军挺进网络端尤其是移动端这个主战场,采编架构和流程被重构,采编人员角色与定位被改变,生产力和创造力被激发,过去单纯向纸媒供稿的新闻部成了一个个“全媒体中心”,拿惯了纸笔的手摆弄起“全媒体包”,只会写文字稿的脑袋开始学习如何多媒体呈现、多平台表达……融合路上,浙报人继续且歌且行,阔步向前。

  明辨是非 敢于亮剑

  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助理 王玉宝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一个词时常盘旋脑海——明辨是非。

  去年7月,有一篇网帖甚嚣尘上,题目叫《杭州,为你羞耻》。文章抹黑杭州城市改造工作,并且和G20杭州峰会挂钩。虽然该帖的数据引用和论述视角都很成问题,但是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带上一点“小情绪”似乎就很能“勾人”,很多人无暇细读就转发。

  这个时候,谁来戳破这个舆论“气泡”?这对主流媒体是个考验。当时,报社领导果断出击,迅速命题。第二天,一篇评论《肆意造谣 无耻之尤》见报。我参与了文章的执笔,也从中得到一次历练。

  这篇文章的特色在于摆出了战斗姿势,直面网帖,正面交锋。你说数据,我也说数据,而且我的数据有更详尽的出处。你这样分析,我就给你指出为何不合逻辑,并且提供另一个视角。鲜明的态度,理性的论述,使文章被大量转发,有效消解了网帖所释放的“烟雾弹”。

  这次历练,使我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战斗性和记者的斗争精神有了切身体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位,那可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要实现这一点,只做“小绵羊”,显然是不合格的。

  何谓战斗性?关键是观点鲜明,不避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当态度暧昧的“和事佬”,要做祛邪扶正的战斗员。特别是对事关意识形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发展大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议题,党媒不“亮剑”谁“亮剑”?又何谈引领舆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含糊不得。因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

  挖掘最美 成风化人

  钱江晚报新闻中心记者 徐建国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毋庸置疑应严格按照这一要求,积极、主动地弘扬时代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倡导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成风化人,基础在“风”。这一年来,我们把挖掘“最美”现象作为“风口”,始终坚持“向上、向善、向美”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发现“美”、传播“美”、倡导“美”为己任。

  这一年,我们报道了少年杜佳琪。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洗衣烧饭,照顾病中的母亲;这一年,我们持续关注了“托举哥”蒋承仁,在女子坠楼的瞬间,是热心肠的他,伸出了手臂去接,保住了女子性命,自己却多处受伤;这一年,我们围绕G20杭州峰会推出浓墨重彩的报道,其中“迎接G20,一百人一百天”栏目,汇聚了100位与峰会建设、组织等工作密切相关的典型人物。

  可以说,身边的种种“最美”,我们没有缺席。去年4月,杭州文二路学院路路口路面出现裂缝,协警礼为奇和同事们临危不惧,处置及时,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的灾难。对于礼为奇的报道,我们介入最早、采访最详、报道最深,后来此事通过各国媒体报道传播到了全世界。礼为奇也被国内外网友点赞为“中国英雄”。

  “礼让斑马线”如今早已经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而这张“金名片”的背后同样也有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身影。从斑马线上一起事故延伸开来,钱江晚报联合多个部门发起了“我承诺,我让行”文明行车倡议。连续多月,我们开辟了“红黑榜”专栏,发起“斑马线前礼让”的倡议,司机纷纷响应,社会反响较大。

  美好的人和事物,是可以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传递“美”,让杭州、让浙江这样一直“美”下去,成风化人,我们义不容辞。

  拉高标杆 创新发展

  《反腐败导刊》编辑部主任 钟黎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重要讲话中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作为一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我经常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这样的对标让人备感压力、倍添动力。去年4月,浙报集团举办轮训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代表党刊团队作了学习发言,找了短板,提出了目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制作好微信内容,这是我们党刊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或许你会说,这二者似乎搭不上关系。你错了!因为每一篇微信文章吸引力的大小,都融杂着从小编到总编的亢奋与焦虑;每天的题材选取、内容把关、标题尺度、推送时间、运营手段……每一次取舍、每一个决定,都在考量我们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新闻业务是否精湛、工作作风是否优良,这些不是纸上谈兵。

  一年来,伴随浙报集团全媒体融合的启幕,党刊不甘人后,积极变革:人员结构年轻化,80后、90后年轻记者占比超过60%。部门管理企业化,启用钉钉打卡,设置网上请假流程;大空间办公,营造互联网传媒办公环境;KPI考核在党建网先行先试,今年将全员推行。采编流程再造,四刊二网五公号,新闻内容一次采写,三道把关,多次整编,多端齐发,党刊全媒体已现雏形。

  新春伊始,党刊内部机构调整又在酝酿之中,整合、磨合、融合,目标就是一个——谋求新发展,让我们的党建新闻在互联网时代更具传播力、影响力。

  上接“天线” 下接“地气”

  浙江日报全媒体社会与生态新闻部主任助理 裘一佼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常常想,怎样把握社会最真实的脉动?怎样前瞻我们前行的方向?怎样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为我指明了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每一个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也是必须遵循的价值观。身处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既要有“接天线”的思想传播,也要有“接地气”的生动表达。

  从去年的G20杭州峰会报道中,我深刻感受到,重大活动的报道现场,就是我们服务大局的主战场。我们充分发挥“主场作战”优势,从峰会主题出发,针对处于爬坡过坎期的世界经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难题,解读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讲好浙江实践、浙江经验、浙江故事。

  因为有了“主心骨”,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做到忙而不乱,自信地对话各国官员、专家学者,尽情展示中国崛起的新姿态,精准展现浙江发展的新经验,既营造了峰会良好的氛围,也向世界唱响了“中国好声音”。

  其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也为新闻舆论工作者提供了方法论,不仅体现在重大主题报道上,还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报道中,帮助我们穿透纷繁复杂的舆论场,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大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党报记者的价值因此得以体现。

  比如,“拆治归”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重拳硬招,我们紧紧围绕省委这一中心工作,以“更快一步、更进一步”为要求,针对热点难点解疑释惑,蹲点基层挖掘创新经验,面对短板思考解答方案,采写一批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性强的报道,尽力推动治水拆违工作向纵深推进,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工作开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唯有坚守、创新、突破,才能书写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荣光。

  深入基层 多抓“活鱼”

  浙报集团杭州分社记者 刘健

  作为一个刚刚踏入新闻行业的新兵,刚刚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为我提供了行动指南,让我在不断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要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就一定要俯下身,下到基层,才能抓到新闻“活鱼”,写出读者看得懂的“大白话”,感染读者。

  真正打动人的好新闻在基层。2015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到浙报集团杭州分社工作,负责跑淳安县。一年半来,我跑遍了淳安23个乡镇。仅下姜村,我就去过近10次,与村里的民宿经营者都聊过天,观察村里每隔一段时间的新变化,写下几篇有一定影响的稿件。其中,《一位淳安老农的自述:我是如何在一年赚到60万的》一文被新华网、人民网等百余家媒体转载;《新春走基层 下姜村有啥新变化?》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获得了10万+的阅读。

  正是因为“跑得勤”,我和许多基层群众交上了朋友。他们发现好线索时,往往第一时间发给我。最近我参与采写的“淳安12位乡村教师为轮椅女孩接力送教”的系列报道,在浙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三端首发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转载,这线索就来自于和基层群众的“闲聊”。我始终相信,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新闻工作朴素的价值理念不会发生改变。要挖掘出独到的新闻素材,要采写出精彩的新闻报道,就一定要贴近基层、深入基层。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新闻传播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随之改变,不同的媒体端口,要用不同的写作风格,但不变的宗旨是,都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一代人的梦想 千岛湖水下古城上岸了》取得了浙江新闻客户端30万+的高阅读;《这个小地方,江干区委书记前后来了60多次!什么情况?》得到了党政干部的大量转发……通过朴实的“大白话”,这些身边的线索,都成了百姓爱看的好故事。

  守望时代 初心不变

  《浙商》杂志全媒体记者 张名豪

  当了7年新闻记者,我一直渴望手中的笔能守望时代,推动社会进步,激浊扬清。2016年,对于新闻媒体人来说,格外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让我们对自己肩负的使命充满自豪,也更感使命重大。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时代定位,也是我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所在。

  一年多来,我经历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崭新时代,也见证了浙商群体全球化过程中的华丽转身。《浙商》杂志聚焦以浙商为主体的中国企业家。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舞台的排头兵。记录、报道、传播他们的实践与探索,也让我的新闻理想得以脚踩泥土、衣裹芬芳。

  这一年,我有幸参与了G20杭州峰会、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主题报道,采访过近百名企业家,其间,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无数次涌上心头,记录并刻画经济社会的变迁,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这个新闻人的最高“奖项”。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定义新型政商关系,举世瞩目。我第一时间约访企业家代表、委员,向社会传递他们的心声与感受,稿件在浙商的朋友圈里被快速传播,极大地提振了浙商的发展信心。G20杭州峰会期间,我们与B20峰会与会浙商一起“烹制”了一道图文直播的报道“大餐”,用全新的报道形式记录了他们的精彩时刻。

  如今,我手中的笔,有时会“变”成摄像机、录音笔,甚至剪辑器,把一篇平面的文字报道,变成立体的多媒体产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快、更远地传播党的声音和人民的创造,我乐在其中。

  传播载体日新月异,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初心始终不变,这颗心就是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关注民生 新闻为民

  乐清日报社总编辑 俞佳友

  一年来,乐清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谨记“48字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快“三端融合”发展步伐,迈出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坚定步伐,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难事。

  “离基层越近,与百姓越亲”。2017年1月3日,乐清日报“新春走基层”栏目组全媒体记者,在深入乐清农村田间地头采访时发现,有4000多亩成熟的花椰菜滞销,愁煞了菜农。

  1月5日,乐清日报社区版头条“姐弟来帮忙”栏目推出《清江花椰菜无人问津,谁来帮种植户打开销路?》的通讯和视频二维码,并经浙江新闻客户端乐清频道、中国乐清网、乐清城市网等媒体方阵,展开丰收滞销、爱心食谱、爱心接力的滚动播报后,立即引起市民和外地收购商的高度关注。

  乐清日报社启动的“全城热卖爱心菜”活动,在全市不断地被复制。从1月5日到1月12日,每小时都有订单飞向菜农,乐清花椰菜走向了全国市场,仅仅8天时间,滞销的4000多亩花椰菜全部卖光。接着,乐清日报全媒体矩阵,又启动了《乐清花椰菜滞销背后的思考》系列报道,为产业把脉,为农户支招。

  一年来,乐清日报社在践行“新闻为民”的同时,加大了民生新闻报道力度,用心用情触摸百姓冷暖,做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新闻。重点打造的“e点爱”智慧公益平台,发起了40多项公益项目筹款,募集到500余万元善款帮助困难群众,体现了党报新闻舆论工作者“新闻为民”的大爱情怀。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我一定要牢记“48字职责使命”,补好“精神之钙”,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始终行走在生活的大地上,努力做“新闻+服务”的践行者。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