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时代 智库如何提升影响力

2016年07月20日 16:13:35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主持人:

  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副主任、智库版主编 王斯敏

  嘉宾: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 丁元竹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张洪忠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管理评论》研究部主任 柯银斌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 李 刚

  主持人: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智库影响力的构建和提升跟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主要取决于哪些影响因素?

  柯银斌:要研究互联网对智库产生了哪些影响,我认为应当从两个维度入手。一是智库影响力的构成环节。借用企业价值链理论,我们可将智库价值链分为3个环节——研究、传播、交流。二是互联网的属性与功能。互联网具有3项属性和功能:信息传播功能、社交媒体功能、合作平台功能。在智库的发展运营过程中,在智库价值链的3个环节上都应该考虑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发挥互联网功能,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智库影响力构建和提升与以往的不同之处。这样,两个维度相乘,影响智库影响力的因素至少有9种。

  丁元竹:“互联网+”时代智库影响力的构建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传播手段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机械智能化的发展,传播手段还会有进一步改进。二是巨大的受众群体,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已经超过6亿。三是传媒平台化将社会互动和决策咨询有机统一到了一起。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利用传媒平台来看公众对某一个公共政策的反应,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我们之前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实例表明了传媒平台化使得互联网时代智库影响力和被影响者之间产生了互动,这一互动过程本身又构成了影响力的一部分。

  智库影响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着智库研究成果对公众的影响力大小。“互联网+”时代使得智库影响力可数量化、可测量化,这就是当前智库影响力的构建、提升与以往的最大不同。而当前智库影响力的构建、提升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应当有如下三点:智库的传播技术手段,即能否在现有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之外,开拓新的手段;智库成果的受众情况,比如不同年龄段、知识水平、社会层次和不同的信息接收渠道等;智库类型和特点,由于政府、媒体、社会大众的关注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衡量智库的综合影响力,需要对智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

  张洪忠: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基础设备”的情况下,智库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来发挥作用,不仅可以作为政府的咨询机构,还可以为社会、企业发挥咨询功能。传统媒体时代,智库的发声是通过编辑来把关的,能否有发声的机会,能够产生多大影响力,都是有限制的。而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智库的表达机会多了、空间大了,也就有了更多提供社会服务的可能。但是,在表达空间无限扩张的同时,表达的专业性更易受到质疑。智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是一种智慧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比的是专业性,比的是对社会问题回答的有效性。即便在短期内某些智库利用博眼球的手段吸引了大量关注,但一旦大众发现这些智库无法有效解读社会问题时,这些智库的地位就会急剧下降。

  从智库本身来说,互联网时代智库应当在互联网传播的运用、媒体交互性的利用上下功夫,此外,要改变智库的表达方式,将晦涩、高深的问题,用准确而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李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下社会中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虚拟性和真实性已成为当下世界的二重性,人们同时生活在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这就要求智库高度重视自身在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力建构。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绝大多数智库连最基本的网站都没有做好。我们最近研究发现,中国某著名智库的网站,95%的访问IP地址来源于境内,只有5%的访问来自于境外,而同期,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的访问IP地址只有50%来自美国本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智库与美国老牌智库在国际影响力上的显著差距。因此,当智库深刻理解了网络影响力重要性的时候,就会更好地经营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等在内的智库传播端。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