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防瘫预警,怎样才能务实管用

2016年06月20日 10:17: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陈红艳

  近年来,各地一直在扩大党在两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阶段性成果背后新的问题开始凸显: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改制重组了,一些企业破产倒闭了,一些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离职跳槽流动频繁。这种情况下,党员流动情况如何及时掌握,党组织如何实现动态巩固和长效管理?本期,我们邀约来自浙江、甘肃等地的嘉宾,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主持人  陈红艳


  □特邀嘉宾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炜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两新”工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  戴海波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非公企业工委副书记  焦红霞

  山东兖矿集团党校客座教授  黄海春


  您所在区域的两新党组织这几年是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动态调整?给工作带来了怎样的难题?

  李炜:让我回想起2011年底召开的拱墅区第六次党代会,区委对区情有个精准的形势判断,即由城郊结合部向中心城区转型、工业仓储区向商贸商住区转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转型。在大力实施“腾笼换鸟”“退二进三”战略的过程中,二三产业比重从2006年的56.05∶43.63调整为2015年的24∶76。我们既有新经济业态出现、拉动增长的喜悦,也有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近年来,在我们区,万通中心、绿地中央广场、杭州银泰城、水晶城等大型综合体不断涌现,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投入使用,文创产业异军突起,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时,也带来了两新组织的动态调整增多,一些党员流动性加剧,这些都给两新组织党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坚持面对矛盾不含糊,面对问题不躲闪,紧贴发展大局,紧跟发展脉动,旗帜鲜明高举“抓两新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创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就是党旗飘扬的最前端,两新组织集聚区就是党建工作的主阵地”的思路,持续谋划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真正把困难当作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大浪淘沙,克难攻坚,奋勇向前,努力提升更高层次的党建强、发展强“双强争先”水平。

  戴海波:近年来,受外部经济波动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鹿城区的非公企业也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调整期,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改制重组、破产倒闭、转型搬迁的非公企业比例超过30%。受其影响,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离职跳槽,导致部分党组织存在失联党员、空壳支部、组织生活缺失等情况,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焦红霞:我们临洮的非公企业主要涉及金属冶炼、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水电开发、新能源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3家。全县有非公企业1092户,企业党组织259个,党员900多人。这个数字和许多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偏少,因此管理起来相对会容易一些。而且,从2010年开始,县里将非公企业工委设立在工商局,大家都知道,工商局是与企业打交道最多的一个部门,因此这样的机构设置对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是有一定优势的。

  在我们县,这几年非公企业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强的过程。当然受总体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党建工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企业存续引起党组织“空壳”,党员流失导致“口袋党员增加”,党组织数量与质量不平衡等。这些都是面临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我认为,如何确保两个作用发挥,是当下非公企业党组织需重点破解的首要难题。

  黄海春:我在国企工作多年,经历过这样的问题,其实组织调整不可怕,怕的是调整来调整去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有弱化、虚化倾向。这当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传承性,这是企业基层党建一大忌。党组织的调整势必带来新的党建工作思路,这时候,原有的活动主题停滞了,原有的党建规划和企业文化方案搁置一边了,党员刚刚熟悉党内生活的一些事务,对党组织刚刚产生了一些感情,组织的凝聚力刚建起来,不得已又需要重新融入一个“新家”,这是最棘手的难题。所以,党组织动态调整没关系,可以从硬件管理上下功夫,比如上级部门制定一套流动党员排查、接转、管理等体系等,但思想的动态跟踪和情感的联系是需要深思的难题,党委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建立一个长效沟通的机制。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