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2017年04月11日 11:29:32 浏览量: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邓清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家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家风是指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家风体现学风,反映政风,连着党风,影响民风,是关系学风、政风、党风和社会风气好坏的大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把家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时代要求

  家风蕴涵学风,学风彰显家风。家风和学风都是提高人的境界和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起步到成长,是家风和学风相互衔接、共同孕育的结果。我国自古有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的传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遗子黄金满筐,不如一经”,是脍炙人口的家训;“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优化从学环境的家风;“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的家教,营造耕读之家、孝友之家。这些都启示我们,解决学风问题要从家风入手,以优良家风促进良好学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干部要树立“好学才能上进”的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需要从家风建设中汲取营养。经验表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领导干部在这所“学校”里的成绩单如何,既是家风的写真,又是学风的写照。一个学习型领导干部,背后往往有一个重视学习的家庭。不学习是家庭建设的软肋,缺少书香浸润的家风难免底气不足。同时,重视学习的家风是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好的家风,往往包含学以明志、学以修身、学以益智、学以致用的优秀元素,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形成的“大本营”。把这些元素提炼出来,加以新的阐释、赋予新的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往往会成为领导干部把握理想信念“总开关”、练就服务人民“真本领”的宝贵遗传基因。此外,家园是领导干部终身学习的“第一大课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领导干部不可能都利用工作时间来学习,除了提倡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外,还要把家里当成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让“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成为常态,使家园成为自己终身学习的“宁静港湾”。所有这些都说明,坚持以学兴家,养成好学向上的家风,是领导干部树立优良学风的重要源泉。

  涵养治国理政清朗政风的现实需要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高度融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家风的至善境界。一方面,家风夯实政风的基石。清正的家风能守住从政的本色,向国家注入道德的正能量,带来家风正则政风清、政风纯则社稷兴的可喜变化。古人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正家而天下定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名言显示,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政伦理文化模式中,中华儿女的良好家风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基础和源泉。另一方面,政风提升家风的境界。从政者必须坚持天下为公,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无数仁人志士少小离家,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没有家的情结,而是把为国建功立业看得更高更重。历史上,不论是岳飞“北虏未灭,何以家为”的抱负,还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著,都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见证。因此,有作为的执政者历来都会把家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础环节来抓。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